[发明专利]红茶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3132.3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玲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红螺类红茶的生产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在我国,茶被称为“国饮”。几千年的沉淀,使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享有盛誉,近年来,茶文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茶不仅仅是饮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通过品茶,鉴赏茶叶的优劣,领略神思遐想、饮茶之趣。在世界范围内,红茶每年的消费占到了80%左右,近年来,我国出口的红茶也逐渐增多。然则,目前众多的红茶因原料以及加工工艺的不足,导致品质无法稳定控制,在形成茶汤时,色泽偏暗,口感生涩,难以满足日常消费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生产方法,通过严格的控制发酵过程,使得茶黄素以及茶红素的配比达到最佳,并采用热锅技术,使得红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厚,具有浓郁的花果香,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的生产方法为:首先,选择芽壮叶肥硕果树间隙下的青叶进行采摘,并将青叶以至少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水润洗至青叶叶面手摸无热感;而后,将青叶均匀摊开进行风干处理,并控制失水率为15wt%~20wt%,再在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80%~85%的条件下,将风干的青叶热揉60min以上;其后,将热揉后的青叶于温度为20~22℃的条件下发酵处理30h以上,发酵结束后立即将获得的茶青进行人工热锅,时间在3min以上;最后,将人工热锅获得的茶叶于80~90℃干燥至含水率在6wt%以下,再将干燥后的茶叶进入于温度为18~20℃的遮光室内进行醒茶,醒茶时间为30天以上,获得目标产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选择芽壮叶肥硕果树间隙下的青叶进行采摘;
2)过水:把青叶均匀的放入水槽,取饮用水过槽润洗,至手摸叶面无热感;
3)萎凋:把青叶均匀波摊在竹席上,通风吹干叶面,将失水率控制在15wt%~20wt%之间;
4)热揉:热揉时间为60min以上,温度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
5)渥红:将热揉好的茶青装入渥红槽内渥红,室内控温20~22℃,发酵时间30~36h,眼观茶青色呈玫瑰红,闻有乳香,结束发酵;
6)热红:发酵结束后立即进行人工热锅,锅温在160℃以上,时间3~4min,出锅后立即摊开散热进行醒晾;
7)干燥:热红后的茶叶干燥时温度控制在80~90℃,至茶叶含水率为含水率为5.5wt%~6wt%;
8)醒茶:干燥后的茶叶进入遮光室内进行醒晾,保持空气流通、无异味,温度控制在18~20℃,醒晾时间为30天以上。
所述青叶优选采摘至苏州市吴中区东山或西山地区的中小叶种茶青。
步骤2)所述过水工序是在下午4~5点进行,时间为20~45min。
步骤3)所述通风优选通过鼓风机进行。
步骤3)所述通风优选采用加热通风,即,采用鼓风机通热风,风温控制在25~35℃。
步骤3)中润洗后的青叶是经人工脱水后,再优选以6-8cm的间距摊开的。
步骤1)所述采摘工序优选于每年阳春三月至谷雨之间进行。
步骤1)所述采摘工序尤其优选于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进行。
更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9)包装:将醒茶后的茶叶摊晾开来,人工拣出杂物及不合格的茶条,然后用包装机进行包装入成品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通过严格控制发酵程度,使得茶红素茶黄素的配比达到最佳,茶汤颜色鲜亮;并且采用过水、热红、醒茶等特殊工艺处理,使得滋味醇厚,具有浓郁的花果香,收敛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一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该优选实施例的目的仅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而不应被理解为形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造成了任何形式的限制。
本优选实施例涉及了一种红螺彩红茶的生产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1)以苏州市吴中区东、西山中小叶种茶青为原料,选择芽壮叶肥硕果树间隙下的青叶,保证鲜叶完整,无病叶,无异味;
2)将青叶均匀的放入水槽中,取当地的井水(已达饮用水标准)润洗茶青,至手摸叶面无热感,然后立即进行人工脱水,注意不要损坏青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玲,未经卢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3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膜酸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有寡糖和铜的杀菌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