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的新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3813.X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黎晓新;高薇;黄旅珍;李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薇;李宝云;黎晓新;黄旅珍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A61K38/18;A61P9/10;A61P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二醇 色素 上皮 衍生 生长因子 偶联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PEG-PEDF)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视网膜和脉络膜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一类疾病,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导致的视网膜脉络膜的新生血管等。根据不同的文献报道,这些疾病中糖网病变发病率为3.6%,老年黄斑变性发病率70岁以上年龄组可达25%,其中湿性黄斑变性占总数的15%到20%,据此预计,我国目前受到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困扰面临失明危险的患者人数将超过3000万,有效而安全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成为临床眼科医师迫切需要的治疗手段。
新生血管形成是这些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新生血管出血或瘢痕化是导致眼底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激光光凝、放射疗法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仅在新生血管局部起作用,临床疗效有限,且治疗时的局部损伤又可诱发新生血管,更不能预防新生血管再形成。
随着对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眼部与其它组织一样,在正常情况下,脉管系统较稳定,血管增生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达到平衡,共同控制眼部血管形成。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目前最有效的血管增生抑制剂之一,将成为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候选药物。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最初是Tombran-Tink等于1989年从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由此得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是用于肿瘤、血管发育、新生血管形成等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得到国际认可的细胞系。在眼科视网膜新生血管、角膜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的研究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均可以很好的模拟疾病生成状态,是研究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成熟细胞系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的一种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为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PEG-PEDF)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新生血管引起的眼科疾病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新生血管引起的眼科疾病为眼科新生血管相关性病变;
所述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为将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与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得到的偶联物。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眼科新生血管相关性病变可以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性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退性病变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为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
所述预防和/或治疗新生血管引起的眼科疾病是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实现的;
所述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为人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人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1。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体现在如下1)-6)中的6种或至少一种:
1)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2)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成管腔;
3)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4)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5)减小视网膜无血管灌注区面积;
6)减小视网膜渗漏面积。
上述应用中,所述偶联为将所述人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和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在pH值为5.2、温度为4℃下,反应,即得到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
上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离体细胞;所述新生血管为视网膜的新生血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的另一种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聚乙二醇和色素上皮衍生生长因子偶联物在制备具有如下1)-6)中的6种或至少一种产品中的应用:
1)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2)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成管腔;
3)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4)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EGF;
5)减小视网膜无血管灌注区面积;
6)减小视网膜渗漏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薇;李宝云;黎晓新;黄旅珍,未经高薇;李宝云;黎晓新;黄旅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38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穴敷降压贴
- 下一篇:一种生姜提取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