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5037.7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燕;方金苗;方兵;陈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34;D02G3/22;D01H5/36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bt 长丝 粒子 竹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氨纶包芯纱,是以氨纶长丝为内芯,外包纱纤维层;其生产方法为:将短纤维粗纱从后罗拉喂入牵伸区,氨纶长丝从前罗拉处喂入,与牵伸后的短纤维粗纱须条合并,加捻而成氨纶包芯纱。外包的短纤维粗纱可用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该种氨纶包芯纱的缺陷在于:由于氨纶长丝不耐酸、不耐氯、着色性能差,因此用氨纶长丝制作的包芯纱,不适合做精漂白、低温染色等品种。而且用氨纶包芯纱制成的织物立体感差、风格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感强且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收缩性、尺寸稳定性的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包括:PBT长丝,在PBT长丝的外侧包覆有纱纤维层,在纱纤维层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的竹节段,在纱纤维层和竹节段上还间隔设置有粒子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耐酸、耐氯、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收缩性、着色性和尺寸稳定性,用该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制成的织物立体感强、风格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PBT长丝,2、纱纤维层,3、竹节段,4、粒子段,5、纱锭,6、后罗拉,7、中罗拉,8、前罗拉,9、竹节发生装置,10、粒子发生装置,11、PBT长丝筒,12、喂入罗拉,13、导丝轮,14、导纱钩,15、管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一种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包括:PBT长丝1,在PBT长丝1的外侧包覆有纱纤维层2,在纱纤维层2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的竹节段3,在纱纤维层2和竹节段3上还间隔设置有粒子段4。本发明中的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耐酸、耐氯、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收缩性、着色性和尺寸稳定性,用该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制成的织物立体感强、风格多样。本发明中的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同时具有包芯纱、粒子纱、竹节纱的优点,适用于高档纺织品中。
请参阅图2,所述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的生产方式为:将绕在纱锭5上的粗纱喂入细纱机同一牵伸区,进行牵伸,先经过后罗拉6、中罗拉7,再由前罗拉8输出单纱须条。在此过程中,竹节发生装置9会瞬间改变细纱机输入或输出罗拉的速度,即增大喂入量或减少输出量,使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变小,从而产生竹节。在此过程中,粒子发生装置10会瞬间使细纱机中皮辊水平位移(中罗拉的上方)、活套在中皮辊上皮圈与下皮圈(套在中罗拉)产生搓捻,搓捻使须条产生“粒子”,粒子大小由中皮辊水平位移量来控制。与此同时,绕在PBT长丝筒11上的PBT长丝1经喂入罗拉12、导丝轮13再由前罗拉8钳口喂入,通过前罗拉8后与单纱须条汇合,单纱须条在外侧,PBT长丝1位于中间,最终汇合在一起,经导纱钩14后得到管纱15,其纱线结构是PBT长丝1分布在纱线中心,外包纤维在外围形成纱纤维层2,经上述生产工艺就可以得到本发明中的PBT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