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鱼酱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5058.9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4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新安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1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味品领域,具体涉及的是银鱼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银鱼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包括长江流域)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银鱼营养丰富,且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每100g含蛋白质8.2g,脂肪0.3g,碳水化合物0.5g,热量175kJ,钙258mg,磷102mg,铁0.5mg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成分,食之有一种特殊的黄瓜清香味道。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者、高脂血症患者、脾胃虚弱者、有肺虚咳嗽、虚劳等症者食用。
然而目前,银鱼的加工方式大部分停留于冰冻保藏和晒干保藏,从深加工的角度看,银鱼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随着银鱼养殖水域的增多,范围的扩大,探索银鱼的深加工方法迫在眉睫。
尽管银鱼营养丰富,但其水分含量高,组织酶活跃,容易因为处理不当而产生浓厚的腥味,甚至腐败变质,这对其的生产加工产生了严重制约,传统的除腥工艺采用一些常用食品香料掩盖腥味,但效果有限,且由于香料本身性质的不稳定性导致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不同,而一些化学去腥剂虽效果较好,但对人体存在一定毒副作用。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日趋重视的今天,选取性质稳定、安全无毒的食品原辅料是产品质量的前提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内容中提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银鱼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鱼酱调味品,该品具有补虚、健胃、亦肺、利水之功能,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其选取性质稳定、安全无毒的食品辅料,产品口感良好,无不良腥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银鱼酱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银鱼酱,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制成:银鱼35-50份、水45-60份、辣椒粉3-10份、黑芝麻2-5份、小麻油1-3份、植物油5-10份、味精0.1-0.5份、大蒜3-5份、糖0.3-0.8份、食盐8-15份、白胡椒0.5-2份、瓜尔豆胶0.25-0.40份、羧甲基纤维素0.10-0.12份、去腥剂6-12份。
其中,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
其中,去腥剂是生姜提取液、白酒、柠檬酸、紫苏提取液、β-环糊精与紫苏提取液包合物、茶多酚、白醋、料酒、乙基麦芽酚、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
生姜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新鲜生姜切碎,用85%-95%的乙醇振荡提取2h,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过滤后滤液备用;
紫苏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干紫苏,加干紫苏10-15倍量的饮用水,煎煮1-1.5h,过滤得滤液备用;
β-环糊精与紫苏提取液包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干紫苏5倍量的β-环糊精,加入β-环糊精15倍量的蒸馏水,于60-85℃热水浴中加热20-30min,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中缓慢加入紫苏提取液,于200-400w功率超声下处理1h,置4℃冰箱内冷藏24h,抽滤,沉淀以60-70%乙醇洗涤3次,所得沉淀于40℃干燥,即得β-环糊精与紫苏提取液包合物。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如下:
银鱼酱,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制成:银鱼40份、水55份、辣椒粉5份、黑芝麻3份、小麻油2份、植物油6份、味精0.2份、大蒜4份、糖0.5份、食盐10份、白胡椒1.5份、瓜尔豆胶0.3份、羧甲基纤维素0.10份、去腥剂7.02份;
其中,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
其中去腥剂为:β-环糊精与紫苏提取液包合物4.5份、白醋0.5份、料酒1份、茶多酚1份、乙基麦芽酚0.02份。
银鱼酱的制备方法:
1、原料预处理:精选优质银鱼,去杂清洗待用;
2、腌制处理:将经预处理后的银鱼与盐混匀腌制20-30min;
3、初级除腥处理:将腌制后的银鱼与白醋、料酒、茶多酚、乙基麦芽酚混匀,浸泡20-30min;
4、调味:将初级脱腥处理后的银鱼与配制好的调味料搅拌混匀,加入增稠剂调整黏度;
5、终级除腥及熬制处理:将调味后的银鱼煮沸30-120min,并缓慢加入β-环糊精与紫苏提取液包合物,充分搅匀;
6、灌装杀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新安,未经熊新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