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6260.3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薛世忠;杨年华;王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世忠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蒋玉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海市火***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损伤 破坏 控制 爆破 方法 | ||
1.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先设计在掘进工作面上开设炮孔,其中,所述炮孔类型包括掏槽孔、位于所述掏槽孔外围的辅助孔、位于所述辅助孔外围且位于开挖轮廓线上的周边孔、以及位于隧道底边的底孔;
根据预先设计药量,将炸药和电子雷管装入所述炮孔;
将所述电子雷管联网,根据预定起爆顺序对所述炮孔进行起爆;其中,
对所述掏槽孔、辅助孔以及底孔进行孔间微差间隔起爆;掏槽孔之间的孔间微差间隔起爆的时间间隔为100-300ms,优选为150-200ms;辅助孔之间的孔间微差间隔起爆时间、底孔之间的孔间微差间隔起爆的时间间隔均为10-30ms,优选为12-25ms;周边孔之间的孔间微差间隔起爆的时间间隔为0.1-3ms,优选0.1-1ms,或者对周边孔进行分组后对不同组的周边孔进行组间微差间隔起爆,周边孔按每4-8孔为一组,组间微差间隔起爆的间隔时间为3-6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炮孔类型还包括在所述辅助孔和所述周边孔之间的崩落孔;所述各崩落孔之间起爆时间间隔为10-30ms,优选12-25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雷管联网,根据预定起爆顺序对所述炮孔进行起爆包括:
将辅助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掏槽孔的炮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200-500ms,将周边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辅助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50-200ms,将底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周边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10-100m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雷管联网,根据预定起爆顺序对所述炮孔进行起爆包括:
将辅助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掏槽孔的炮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200-500ms,将崩落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辅助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50-200ms,将周边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崩落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50-200ms,将底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周边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10-100m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辅助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掏槽孔的炮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320ms,将崩落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辅助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110ms,将周边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崩落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110ms,将底孔区域的起爆时间相对于周边孔区域的起爆时间延迟50ms。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掏槽孔为空孔直线掏槽孔,则掏槽孔区域内的孔间微差爆破间隔时间为150-200ms,若掏槽孔为楔形掏槽孔,则掏槽孔区域内的孔间微差爆破间隔时间为0.1-3ms。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隧道贯通过程中使用最大一段限定药量起爆器,并且在起爆前,利用所述最大一段限定药量起爆器根据输入的爆破设计自动识别同时起爆的炮孔数,根据爆破设计每个炮孔的装药量,允许的最小间隔时间,自动计算最大一段起爆药量,当最大一段药量超限时或超过设计安全极限值时,所述最大一段限定药量起爆器不执行起爆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动识别同时起爆的炮孔数之前,通过定位系统检测所述最大一段限定药量起爆器是否允许在所述施工隧道内使用,若不允许,则停止起爆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隧道损伤圈破坏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槽孔为空孔直线掏槽孔时,空孔面积大于或等于掏槽孔作用面积的15-30%;或者所述掏槽孔为楔形掏槽孔,并且任意两个掏槽孔的孔底距大于0.3-1.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世忠,未经薛世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62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金属有机化学汽相淀积设备及其温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