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花香茶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47429.7 申请日: 2012-02-22
公开(公告)号: CN102550766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蒲增军 申请(专利权)人: 蒲增军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A61K8/97;A61Q13/00;B44C5/06;A23K1/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4319 ***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香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代用茶领域中的一种无花香茶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无花叶和香枝加工领域中的一种“无花香成品原料粉、汁、固体”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涉及其用途转用的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气体香剂品、装饰品、饲料品。

背景技术

“代用茶”是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销入消费市场的,适应市场的特征是相比于现有的茶类具有防治疾病的保健益处。其不足是:1、适口性较差。2、本身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少,仅作茶疗防治疾病的种类少。3、用途单一,未能应用于多领域。现有经法定准入市场的“代用茶”是苦丁茶、绞股兰茶、银杏茶、桑叶茶、薄荷茶、罗布麻茶、枸杞叶茶等。

“代用茶”的引证文件下载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无花香茶是两种植物的混合体,无花与香是此发明的简称,茶是沿袭现有类别的称号。无花是无花果树上生长的叶子,由于此树不开花也结果而得名。19世纪英国强占威海卫将此树种由本土移栽此地,百余年来传播于胶东半岛沿海区域至江浙的沿海地带。事实证明此树的果实和叶子从未发生过一例食用毒性事件,树本根部直径为50cm以下,树干高可控制生长在3m以下,枝条控制成为伞状生长便于摘果,其枝叶茂盛。无花果单个重量100克以下,其叶子500克称重是80片以下。

无花香茶,香是香枝的简称,香枝在威海百姓中食外应用可追溯至200年以前,准确启用年代无记载。它野生在高岭沃土地带,属草本植物。草本高为1m以下,根部直径为1cm以下,枝条密度达10条以上,草本与枝条均是香质,香的浓度主要表现在枝叶和种子上,它全身的芳香程度可与法国香水相媲美,因此人们称它为香枝(亦称为黄蒿)。1960年中国农村的百姓吃光了山上的野草和树皮,香枝就是在那个年代进入食用行列,而后人们将其掺入固体发酵剂中食其香味。80年代末期人们使用现代发酵粉,香枝由此失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饮用安全、适口性优良、营养成分多,防治疾病的有机无花香茶及其制作方法。同时又将“无花香成品原料粉、汁、固体”,转用于包括食品、医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气体香剂品、装饰品、饲料品等领域。

无花香茶及其制作方法的技术方案之技术特征包括:1、资源无花叶和香枝的采集供给。2、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采用茶叶加工所用的现代机械设备。

无花香茶与现有茶、代用茶类制品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现有市场中销售的茶、代用茶类制品之原始资源都不同程度的引用农药管理。而无花香茶的原料无花叶和香枝,自幼生至枯死未沾染药物,它的生长旅程只靠自身天生的抵御病毒能力和非凡的抗拒虫蛀力量。无花果树自幼栽培2年挂果,单树叶子总质量与果实持平,树本寿命达20年以上。香枝是由野生转入驯化栽培,其特征是生长速度快,即当年春季播种,夏末收获。无花叶、香枝是名符其实的生态原料。

2、现有市场中的茶类,用水浸泡如果浓度过高,人们饮用后往往受之刺激夜晚难以入眠。而无花香茶晚餐饮用后,睡眠舒适、脑中梦少,休息充实。

3、现有市场中的茶、代用茶类,多数为叶片形式,此等叶片小而薄,浸泡褪色快,人们称之为“不抗冲”,而无花叶之面积大于它们的数十倍,厚度也大于它们。香枝做为草本,天生就备有抗冲力,无花香茶的浸泡保色力高于它们的多倍。

4、无花香茶的原料无花叶之资源丰富,实践证明,每株无花果树之叶子每年可采集2次,每次剪去总叶数的1/3,会使大部分果实通风见光,促使其增产,可谓一举两得。

5、无花香茶与现有的茶、代用茶类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它对于人体内的寄生虫有杀灭作用。50、60年代威海地区的沿海农村民众70%以上的家庭种植无花果树,其目的就是杀灭寄生在人体肠道里的钩虫、蛔虫,此树的普及栽培也源于那个年代。事实证明无花果亦不负众望,在那个寄生虫泛滥的岁月里曾立下过赫赫战功。

6、无花香茶与现有的茶、代用茶类相比具有独特的芳香,这是香枝的作用。它还备有较强的防腐性能,能使与之混合的无花叶和水在夏季温度30℃保存一星期不变质,事实证明它对于人体具有消炎作用。

7、无花香茶含有的营养成分高于现有的茶、代用茶类,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素、芸香甙、果胶、尼克酸、茶多酚、VA、VE、VC、VB1、VB2、VB6、硒、镁、铁、铬、铜、锰、锌、钙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蒲增军,未经蒲增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