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7752.4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孝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压恒流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采用恒压恒流控制的开关电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对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性能、体积小且成本低成为电源制造商追求的最大目标。
图1所示为传统的一种副边控制的反激式变换器的恒压恒流控制装置,其通过取样电阻、光耦合器101和副边反馈控制电路102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调整控制,所述取样电阻(包括电压取样电阻和电流取样电阻)用以对副边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取样,并通过光耦合器101反馈至副边反馈控制电路102,所述副边反馈控制电路102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来控制反激式变换器主电路开关管QM的开关动作,从而调整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达到恒压恒流的目的。这种电路最大的不足在于其功耗较高,其采用副边反馈控制电路所需的反馈元件多,并且需要光耦合器来传递信号,导致成本提高。
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原边控制的反激式变换器的恒压恒流控制装置,所述反激式变换器包括原边绕组NP、副边绕组NS及辅助绕组NT,还包括控制原边传输能量的主电路开关管QM,电流感应电阻Rs和分压电阻R11、R22以及集成电路控制单元201,其中,所述辅助绕组NT和所述副边绕组NS相互关联,由此获得输出电压信息,所述输出电压信息经分压电阻R11、R22分压后得到表征副边输出电压的信号VS,并以此作为副边输出电压反馈信号VFB;电流感应电阻Rs用以感应原边电流Is并经换算后得到表征副边输出电流的信号,并以此作为副边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FB。所述集成电路控制单元201接收所述输出电压反馈信号VFB和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FB,并据此控制所述主开关管QM的开关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副边恒压恒流的输出。
上述图2中所示的恒压恒流控制装置虽然在体积和成本上有所降低,但是,在反激式变换器工作过程中,当副边绕组NS放电至电流降为零时,所述辅助绕组NT上的耦合电压会陡降,因此,由辅助绕组NT反馈得到的输出电压反馈信号VFB并不能精确的跟随实际变换器输出电压的变化,甚至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这种反馈控制不够准确。另外,现有集成电路控制单元实现较为复杂,如其恒压控制回路和恒流控制回路仍各自需要外部补偿电路进行控制调节,电路元器件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通过选择控制电路来切换使所述反激式变换器进入恒压或恒流工作模式,并且,在对恒压或恒流控制的过程中,只采用了一个补偿电路就达到既实现恒压控制也实现恒流控制的目的,电路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本发明通过设计电压反馈电路和电流反馈电路以得到精确表征副边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信息的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和输出电流反馈信号,提高了控制的精确度。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应用于一反激式变换器,所述恒压恒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反激式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和输出电流反馈信号来产生一恒压/恒流控制信号,所述恒压/恒流控制信号用以控制反激式变换器中主开关管的开关信号的占空比,以保证所述反激式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维持恒定,所述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选择控制电路和PWM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电流控制电路,用以计算接收到的所述输出电流反馈信号与一第一基准电流之间的误差,以获得一误差信号;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接收所述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和一第一基准电压,并将所述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以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选择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和电压控制电路连接,用以接收所述误差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选择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来选择控制所述反激式变换器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