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莓穴盘基质避雨育苗方法及专用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7827.9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糜林;万春雁;李金凤;霍恒志;陈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4;A01G9/10;A01G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基质 避雨 育苗 方法 专用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草莓育苗技术,特别是一种草莓穴盘基质避雨育苗方法及专用设施。
背景技术
草莓育苗是草莓生产的重要环节,俗语有“苗好七成收”的说法。目前,草莓育苗主要采取较为简单粗放的露地裸根育苗方法。这种方法对抗病性较强的欧美品种较为适合。然而随着人们对草莓鲜食品质要求的提高,源自日本的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日本的优质品种大多耐热性和抗涝性差,高温多雨的夏季易感染炭疽病、疫病等多种病害。常规露地裸根育苗条件下,染病率甚至高达100%,死苗现象严重,繁殖系数极低。染病后幸免存活的植株定植到采果大田,仍会陆续发病,定植后成活率也只有60%-70%。因此,严重制约着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摘自《大棚避雨遮阳育苗措施控制草莓炭疽病危害的效果》吕鹏飞等《浙江农业科技》2009年2期。“基质穴盘避雨育苗法有效切断了苗期病害传播途径,使炭疽病、疫病的发病株率控制在10%以下,繁苗率高,繁苗系数达到1∶30-40。幼苗素质好,定植基质苗成活率97%以上,补苗率3%以下,成活后壮苗率98%以上。”摘自《草莓炭疽病防控育苗技术》杨肖芳等《上海蔬菜》2010年第3期。
文献1中国专利ZL 201010291652.7公开了一种草莓育苗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截面为梯形的栽培架,栽培架顶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栽培槽,两侧斜面上铺设有穴盘。所述栽培架高度为1.4-1.8m。所述栽培槽宽度为0.3-0.5m。所述的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75-85度,斜面正上方设有喷雾装置。所述的栽培槽内设有沿栽培槽长度方向设置的滴管。所述栽培台内部设有正对穴盘背面的喷头。利用上述装置进行草莓育苗的方法包括:将草莓母株种植在栽培槽内,在子株生根前,采用第一培养液和第二培养液交替对母株进行滴灌,子株生根后,采用第三培养液分别对母株和子株根系进行滴灌和喷雾,直至子株成苗。
现有技术文献1公开的草莓育苗装置及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1、虽然避免了土壤栽培感染病害,但仍然无法避免因雨淋,喷头给水,喷雾淋苗而将飘浮在空气中的病害孢子带入栽培草莓的基质中,从而最终难以降低培育的种苗病害感染率。
2、由于采用喷头给水,喷雾淋苗,必然会将飘浮在空气中的的杂草种子随水带入栽培草莓的基质中,从而难以避免培育过程中的草害对子苗的侵害。
3、对定植于倾斜角度达75-85度斜面上穴盘内的子苗,采用喷头从穴盘底部给水或通过上方喷雾淋苗给水或培养液的方法,既不能达到对所有穴盘内基质中子苗根部的均匀供水或培养液,也不能做到节约使用水或培养液的效果。子苗栽培用的穴盘底部仅有透水用小孔,又是被放置在75-85度斜面上且底部向下,喷头从穴盘底部从反面向上喷水,在重力作用下难以从穴盘底部进入穴盘内子苗周围的基质中;而喷雾原本只是育苗时对苗上部的叶片补充水分或培养液的方法,除非加大喷雾量或延长喷雾时间,才能勉强从正面对放置在75-85度斜面上的穴盘内的子苗根部补水;正因为上述原因,为了弥补给水效果差又不均匀的弊病,必然采取大幅度加大喷头喷水量或喷雾装置喷雾量,这不但费工费时增加育苗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大力倡导低碳发展理念的今天,造成了水和培养液的浪费。难怪文献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得不需要在栽培架内部地面设置凹槽,以求回收水或培养液。
4、正因为无法均匀合理地给子苗根部补水,也就无从谈起对子苗在生长过程中的根部周围基质中的含水率进行控制,也就难以培育出具有高产、早产优势的草莓壮苗。
由此可见,研究并设计一种更科学地避免了种苗感染病害和蒙受草害,给水均匀和节约,又能对子苗在生长过程中的根部周围基质中的含水率进行控制的草莓穴盘基质避雨育苗方法及专用设施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并设计一种更科学地避免了种苗感染病害和蒙受草害,给水均匀和节约,又能对子苗在生长过程中的根部周围基质中的含水率进行控制的草莓穴盘基质避雨育苗方法及专用设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草莓穴盘基质避雨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自组装纳米氧化石墨烯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无刷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