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8596.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4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余意;李逊;郭炳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中科矿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车辆 调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为天”。矿山采掘企业,由于受资源赋予和存储条件的限制,面临着特殊的安全生产需求,而这些需求直接关系到矿山采掘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人身安全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所以安全问题是矿山采掘企业的头等大事。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很多矿山采掘企业通过建立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对矿山的开采过程与工况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或监测,而矿井运输是矿山开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矿井车辆的运行存在以下问题:驾驶人员难以掌握自身车辆前后一段路段范围内的其它车辆的运行情况;矿井路段的宽度一般较窄,车辆在矿井无法错车、掉头,容易造成车辆相撞及车辆堵塞等情况。这些难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矿井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矿井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包括井下系统与井上系统两部分,所述井下系统包括射频识别系统、基站、基站控制器、信号灯四个模块,所述基站分为普通基站和路由基站;所述井上系统包括光纤环网、上位机和视频系统,所述射频识别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所述读写器采用标签读写器。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所述基站将收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CAN总线技术或者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发送至基站控制器。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所述上位机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数据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人机交互层。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所述基站有多个,所述多个基站之间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相互连接。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所述信号灯采用基站作为控制器,所述信号灯的控制指令由上位机发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RFID技术实现近距离、非接触式定位,通过ZigBee实现高速、近距离通信,利用成熟的CAN总线技术通信,保证通信畅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井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射频识别系统构成图。
图3是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站通信示意图。
图4是嵌入式基站控制器示意图。
图5是上位机软件构成图。
图6是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包括井下系统与井上系统两部分,所述井下系统主要进行车辆信息采集和传输,所述井下系统包括射频识别系统、基站、基站控制器、信号灯四个模块,所述基站有多个,所述多个基站之间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相互连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靠性好;所述井上系统依据采集到的车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下达相应的调度指令或信号指令,所述井上系统包括光纤环网、上位机和视频系统,所述光纤环网基于以太网,所述光纤环网上的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信;所述上位机放置在井上地面调度中心,所述上位机采用高性能服务器运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实现大数据量存储和计算;所述视频系统用于显示通知、日常信息、当前矿井人员和车辆综合信息、监控画面等内容。
如图2所示,图2是射频识别系统构成图,所述射频识别系统是矿井车辆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所述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利用读写器收集井下车辆信息,并使用RFID定位技术对井下车辆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基站;所述基站同时处理3到5个读写器发送的信息,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基站控制器;所述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基站之间通过CAN总线技术及ZigBee无线网络技术进行通讯连接,基站控制器收集基站的数据信息,并通过以太网传送至井上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中科矿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中科矿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 下一篇:基于状态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低功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