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身份认证和指纹识别的税控液晶U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209.8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G11C7/1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身份 认证 指纹识别 液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身份认证和指纹识别的税控液晶U盘,该U盘能够适应税务信息化的要求,提高了对纳税人进行识别验证的能力,增强了税务行业开具发票的安全性,能够有效保障税务局业务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属于信息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税务行业的发票开具业务中,税务局对纳税人的识别级别比较低,大部分是通过用户名+口令认证的方式进行,少部分采用了数字证书的方式,不能较好的对纳税人进行身份验证,给不法分子非法开具发票提供了机会。
另外,现行的开票方式没有对开票的数据进行二次确认,导致经常发生开票信息错误的情况,给纳税人和消费者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最后,目前开票信息的传送方式大部分是通过IC卡进行,少部分通过网络,效率低下,为纳税人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他人非法开具发票、开错发票、开票数据传输效率低下等税务开票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从身份认证、开票信息确认、防伪码生成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多方面考虑,运用多种方式保证了税务业务的安全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身份认证和指纹识别的税控液晶U盘。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U盘内置模块包括身份认证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防伪码生成模块、无线3G模块和外置LCD液晶显示模块,其中:
内置的身份认证模块包含初始化口令和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当纳税人开票时,首先需要运行客户端开票软件输入设定的口令,口令通过后,再通过U盘内置的数字证书对纳税人进行识别;通过身份认证模块的基本验证后,还需要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验证,因指纹具有终身不变性和唯一性,U盘将采集的纳税人的指纹通过无线3G模块传输到税务局服务器端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即完成对纳税人的最终识别确认,上述多重验证都通过后才能进行开票操作,这样能更好的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该U盘进行非法开票;
外置LCD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所开具发票的相关数据,便于开票人进行开票数据的二次核对,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开票相关数据和授权验证信息;防伪码生成模块用于对开票数据生成发票防伪码,以便打印到发票上;当进行开票时,LCD液晶显示屏将显示相关开票信息,纳税人需要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按LCD液晶显示屏旁的“确认”键进行确认后,开票数据才能发送到U盘的防伪码生成模块生成发票防伪码,核对开票信息的确认键为圆形硅胶按钮,上面印有带圆环的OK字样。
内置无线3G模块,用于U盘和税务局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更好的保障税务局业务的稳定开展,更好的推动税务信息化的进程。
采用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开票相关数据和授权验证信息的存储,U盘采用的数据存储模块为高速FLASH存储芯片。
防伪码生成模块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算法和芯片,保证了防伪码生成和数据加解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可以应用于税务行业,能够有效解决了当前税务开票方式安全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税控U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指纹识别模块、LCD液晶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防伪码生成模块、无线3G模块等。身份认证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验证开票人的身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通过该U盘进行非法开票。LCD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所开具发票的相关数据,便于开票人进行开票数据的二次核对。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开票相关数据和授权验证信息;防伪码生成模块用于对开票数据生成发票防伪码,以便打印到发票上。无线3G模块用于U盘和税务局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该U盘能够适应税务信息化的要求,提高了对开票人进行识别验证的能力,增强了税务行业开具发票的安全性、可控性,能够有效保障税务局业务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税控液晶U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税控液晶U盘的初始化流程;
图3是税控液晶U盘的开票应用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身份认证和指纹识别的税控液晶U盘作以下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带身份认证和指纹识别的税控液晶U盘,应用于税务行业,其有效解决了当前税务开票方式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降耗型的新田地耕松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智能电子琴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