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量设备并发实时参数获取的分层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719.5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熊海潮;吴玲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量 设备 并发 实时 参数 获取 分层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网管监控技术,具体是一种海量设备并发实时参数获取的分层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网管监控系统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营商对保障设备正常工作以及设备集中化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将实时的对监控设备进行操作的要求摆在了第一位,这也对网管监控系统的设备参数检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提升监控系统的反应能力及用户操作体验。
在目前网管系统中用户提交设备参数查询任务时,网管监控系统直接以用户操作实例为管理对象,通过任务的方式来建立设备参数管理,但那样容易忽略设备本身的资源共享性,这样围绕用户配置被动的建立设备参数查询任务,会导致网管监控系统进行频繁甚至是重复的设备指令查询流程,这很大程度上占用了网管监控系统的不必要消耗的资源,由于增大了查询管理压力,也会影响监控系统用户操作响应的速度。在海量设备并发查询的背景下,这种方式将使得监控系统负荷加倍,由于缺乏统一存储和更新机制,容易使得监控系统被动做许多重复事情,从而降低效率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海量设备并发实时参数获取的分层设计方法,削弱大量设备查询带来的资源开销,同时在用户操作的结果响应快速上提供支持,提升网管监控系统对入网监控设备管理能力的性能。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设备管理的网管监控系统及其实现客户请求实例对象跟设备管理对象实例分层的方法。具体地说,该方法是一种在大容量通信设备管理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对系统用户进行大量不同类型的网元设备频繁下发查询请求带来巨大压力的一个释放和分解的办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量设备并发实时参数获取的分层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多个用户在不同客户端并发提交海量设备参数查询请求;
2)网管监控逻辑系统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建立或更新用户跟监控设备之间的关注关系;
3)网管监控系统比较分析和归结多个用户请求中所提交设备对象的集合,剔除海量设备中重复的设备对象,使请求设备集合最小化,并更新对应设备的运行标记;
4)网管监控设备子系统一直监察设备集合的具体参数结果状态,如果内存中检索已经有用户关注设备集合的数据结果并且数据没有过期,则并不下发实际设备的查询命令;如果结果不存在或者数据已过期则实时下发监控参数查询命令;
5)网管监控系统接收通信服务器反馈的参数查询结果,并在内存中存储或更新具体设备和具体参数的更新时间;
6)网管监控系统根据设备参数查询结果,检索用户与设备的关注关系,实时反馈查询结果给所关心的客户端用户对象;
7)客户端接收了网管监控系统反馈的监控设备的查询结果,由此用户就能得知任务设备的所有监控参数状态。
客户端操作人员建立查询设备任务时,通过步骤1、2,网管监控逻辑系统建立或者更新了用户层数据;通过步骤3,它建立或更新设备层的设备子系统数据;步骤4、5则建立了设备层的设备监控参数的更新机制;步骤6、7则是再根据不同层的关系纽带,进行结果的派发的反馈流程。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特点为:该海量设备并发实时参数获取的分层设计方法,通过把用户操作请求层跟实际监控设备层的分离解耦来削弱大量设备查询带来的资源开销,同时在用户操作的结果响应快速上提供支持,提升网管监控系统对入网监控设备管理能力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层设计下用户设备查询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数据交互包括网管客户端、网管监控逻辑系统、组件适配程序、通信服务器、实际监控设备对象等。其分层设计主要在网管监控逻辑系统中体现,分层设计就是要把用户查询请求和监控设备对象分层管理,让用户跟监控设备之间建立关注关系的软联系,而对实际监控设备实例集合及设备参数查询的动作统一作为设备子系统管理起来,这种分层设计把用户请求数据跟实际监控设备查询结果进行了解耦,为海量设备查询压力的释放和用户操作的反映即时提供了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7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