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荞复配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9859.2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虎标行南洋补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苦荞复配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荞复配袋泡茶。
背景技术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苦荞性平寒,含生物类黄酮,其主要成分芦丁在其他的谷物里几乎没有,是谷类作物中唯一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的作物,其淀粉和膳食纤维的含量高于其他谷物。苦荞茶是将苦荞麦的种子经过筛选、烘炒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冲饮品。传统的苦荞茶口味特殊,不符合国人的饮茶习惯。因此,开发出一种香味醇厚且营养价值丰富的茶饮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滋味醇厚、谷香迷人、满足口味与健康的双重需求的苦荞复配茶。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苦荞复配茶,以苦荞为主要原料,与成品茶拼配而成,利用可视尼龙及可降解材料包装袋,经超声波封口包装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茶的拼配比例,按重量计算,在每100克复配茶中,苦荞含量成品茶含量
所述所述复配茶的拼配比例,按重量计算优选为:在每100克复配茶中,苦荞含量60g、成品茶含量40g。
所述成品茶为蒸青绿茶或红茶。
所述蒸青绿茶是利用传统的制茶工艺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两者相结合的蒸青工艺进行选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艺而制成的。
所述红茶是以安徽祁门或云南滇红茶为原料,采用春夏两季采摘的鲜嫩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茶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而制成的。
所述苦荞为春荞、秋荞或晚秋荞。
所述苦荞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精选:精选带壳苦荞麦,并对苦荞麦进行农药残留检测;(2)清洗:用清水将苦荞麦漂洗干净;(3)低温浸泡:浸泡时间3~4小时;(4)表面干化:浸泡结束的苦荞麦用脱水机脱去水分,并用强风迅速吹干苦荞表面水分;(5)蒸熟:利用蒸汽将苦荞麦蒸熟;(6)炒干:采用可调温炒制设备,从高到低逐步调温,并匀速翻动炒干,使苦荞中水分快速挥发,然后快速升温;(7)喷洒凉水将上一工序的苦荞麦迅速用洁净水均匀适量喷雾,使苦荞麦表面壳迅速膨胀,致使苦荞外表硬壳与麦仁由于不同膨胀系数而内部壳与仁开始分离;(8)再次烘干:采用热风烘干设备,再将上道工序后的苦荞低温烘干表皮;(9)脱壳:采用脱壳机将苦荞麦粒击开致使麦壳与麦仁完全分离,除去麦壳,保留表面带苦荞麦麸的麦仁;(10)烘炒提香;(11)冷却至常温。
本发明复配茶根据不同气候和个人口味,可冷泡亦可热泡。可在350cc矿泉水冷藏4小时即可饮用;或95度以下150cc热水冲泡,便可享用,热泡可回冲四次。
本发明复配茶其营养成分及功效:
(1)芦丁: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适用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2)纤维素:可防治肥胖,消化脂肪,对高血压、高血脂、便秘有积极作用。
(3)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内必需的元素含量,起到保护肝肾、造血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也有益于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正常,降低干股纯。如铜可防治营养性贫血,硒可防癌等。
(4)氨基酸:尤其是其中的胱基酸和半胱基酸,有较高的放射性保护作用。
(5)叶绿素:均衡人体营养,提高整体免疫力。
(6)茶多酚:绿茶中所含儿茶素、无色花青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除臭、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及胆固醇等生理功效,同时可以提神。
苦荞中的芦丁与绿茶中富含的叶绿素、维生素、叶酸、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等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镇静作用,其中的类黄酮更能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
苦荞中的芦丁与红茶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完美搭配,补充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亚油酸等生活性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本发明复配茶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虎标行南洋补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虎标行南洋补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8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