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立式摩托车后减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041.2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胡达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达广 |
主分类号: | B62K25/10 | 分类号: | B62K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5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摩托车 减震 系统 | ||
技术领域
一种摩托车分立式后减震系统,属交通工具的一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两轮摩托车对路面的适应能力较三轮摩托车和四轮的汽车都要强,而且它既经济又环保,所以在路况欠佳的广大农村以区,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交通工具。现有技术的摩托车采用了前后各自独立的减震系统。由于摩托车载人或载货都集中在后轮上,这样后轮减震系统就变得难以适应。因为要获得理想的避震效果,必须要求载货重量与避震器的承载力相匹配,达到一个平衡点,多了或少了都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摩托车的重载与空载(不载货物或乘客下同)的重量之比太大了,现有技术后轮减震系统根本无法两者都能兼顾。照顾空载避震效果较好时,不能载重。照顾满载避震效果较好时,空载则避震效果极差。在摩托车的日常使用中,空载与满载的时间基本上各占一半,所以兼顾两者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使摩托车的后减震系统能更好地适应空载和重载的两种不同要求,本方案将摩托车上用于载重或载乘客的部分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独立出来,并由增加的独立的避震器来支承,换句话说就是相当于把摩托车的后减震系统分为两个基本独立的部分,分别支承空载时的重量和载货、载人时的重量。本减震系统的具体结构是把摩托车的车架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后车架活动连接在前车架或后轮支架上,前车架和后车架分别通过各自安装的避震器铰接在后轮支架上。 这里所说的活动连接是相对于固定连接面言,它是指后车架可以相对于前车架作相对的运动,具有一定自由度但又不分离的连接。能满足这一要求的连接方式很多。例如前车架、后车架和后轮支架铰接在同一轴上、后车架铰接在后轮支架上,后轮支架铰接在前车架上、后车架铰接在前车架上,后轮支架铰接在前车架上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相当于将后减震系统分为各自基本独立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有的,用于空载时使用,原有的第一避震器可按空载的条件设计和选取。第二部分是独立出来的,用于载重或载客时使用,为此增加上去的第二避震器可按载重或载乘客的重量条件设计和选取。由于两部分不是固定连接,所以第二部分是否有载和载重多少都不会影响第一部分的避震效果。也就是对司机来说,不管摩托车是否有载或载重多少,司机都可以获得最佳的原设计的避震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摩托车的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前车架、后车架和后轮支架铰接在同一轴上,分立式摩托车后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后车架铰接在后轮支架上,后轮支架铰接在前车架上,分立式摩托车后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后车架铰接在前车架上,后轮支架铰接在前车架上,分立式摩托车后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车架、2后车架、3铰轴、4第一避震器、5第二避震器、6后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例1、要摩托车上用于载重或载乘客的部分独立出来,首先要实现后车架2与前车架1的活动连接。本例采用的方式是把前车架1、后车架2和后轮支架6铰接在同一铰轴3上如图1所示。由于三者铰接在同一轴上,所以三者之间围绕着铰轴3有一定的自由度。前车架1、通过原有的第一避震器4连接在后轮支架6上。后车架2通过新增加的第二避震器5连接在后轮支架6上。这样后车架2上的载荷只会通过第二避震器5加到后轮支架6和后轮上。它的载重与否及载重多少不会对原有的第一避器产生影响,保障原有的第一避震器的避震效果不会随摩托车的载重而改变。
例2、本例与上一例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后车架2铰接在后轮支架6上,后轮支架6铰接在前车架1上如图2所示。用这一方式实现后车架2与前车架1的活动连接。其他的结构与上一例一样,所得的效果也与上一例基本一样。
例3、本例通过后车架2铰接在前车架1上的方式实现后车架2与前车架1的活动连接。除此之外其他的结构与上一例一样,所得的效果也与上一例基本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达广,未经胡达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