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分离装置和气缸盖罩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0208.5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王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分离 装置 和气 缸盖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以及包含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组件。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总有一部分油气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窜到曲轴箱内的汽油蒸汽凝结后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废气内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水蒸气凝结在机油中形成泡沫,破坏机油供给,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严重,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遇到空气中的氧生成硫酸,这些酸性物质的出现不仅使机油变质,而且也会使零件受到腐蚀。由于可燃混合气体和废气传到曲轴箱内,曲轴箱内的压力将增大,机油会从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等处渗出而流失,从而加大发动机对大气的污染。为了减轻上述现象的发生,通常对连接曲轴箱内抽吸的气进行分离,使液态的油通过回油道流回曲轴箱,气态的气吸入进气管,但是,由于上述油气分离装置只对油气进行了一次分离,所以油气分离效果较低,而且大多数的油气分离装置都是集成在缸盖罩的内部,容易造成分离后机油在油气分离空间内回油不畅,造成分离后机油的聚集,拆洗不便,不能满足人们对发动机的工作需要。
在实现上述油气分离器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高效分离油气的油气分离装置以及包含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设有2个以上隔板,所述隔板中至少有1个是由前挡片和后挡片构成,并且在所述隔板中先接触油气的前挡片上设有激流孔,在所述底板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和隔板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1个以上的集油槽,集油槽为向内凹陷收缩的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底板上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设有3个隔板。
更进一步,所述集油槽设置在隔板的前、后挡片之间处对应的底板底部。
作为优选,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回油管。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两侧的底板结构为向外张开的八字状。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底面凹陷、整体向底板上的进气口方向倾斜。
作为优选,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延伸折弯形成一并排于所述底板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末端连接有挡油板。
作为优选,在所述挡油板上设有焊点。
本发明中的油气流动方向是指混合油气从进气口流动到排气端的这一方向。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罩组件,包括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顶端连接有气缸盖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和气缸盖罩组件中的两个隔板对从进气口输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多次分离,效果相比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一次分离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盖罩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板1,在所述底板1上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设有2个以上隔板,所述隔板中至少有1个是由前挡片和后挡片构成,并且在所述隔板中先接触油气的前挡片上设有激流孔,所述底板1上设有进气口2,所述进气口2和隔板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依次排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挡板对从进气口输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多次分离,效果相比现有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一次分离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1上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设有3个隔板。由于在所述底板1上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设有3个隔板,对从进气口输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3次分离,油气分离效果更好。
为了延长了混合油气在缸盖罩油气分离腔内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油气进行充分的分离,所述隔板中至少有1个是由前挡片和后挡片构成,并且在所述隔板中先接触油气的前挡片上设有激流孔。
为了使油气分离的效果更好,激流孔的数量可以为10个以上。
为了让油气分离装置内接入让油气分离的动力源,所述底板1上设有进气口2,为了让分离的效果更加的明显,所述进气口2和隔板沿着油气流动的方向依次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BT导电塑料
- 下一篇:一种生物降解塑料用填充母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