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457.4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刚;刘凯;叶强;时国友;刘笑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智通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3/00 | 分类号: | G07B3/00;G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助 服务 终端 发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助服务终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助服务终端已经广泛应用到地铁交通等领域,执行票卡的发售、回收等工作。票卡中通常含有IC芯片或线圈等电子设备,票卡翘曲后容易导致IC芯片或线圈等电子设备损坏。为降低自助服务终端的维护频率,自助服务终端通常设置两个票箱通过的发卡机构发卡。因机构设计的局限性,发卡机构通常设置两个单独的发送通道对应两个票箱,并且两个通道为上下设置,最后两个票箱的单独通道合并为一个总的发送通道。在通道合并过程中,通道发生弯曲,票卡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发生弯曲,多次发送容易造成票卡中IC芯片或线圈等电子设备的损坏,降低票卡使用寿命,增加运营商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票卡弯曲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以解决现有多票箱自助服务终端发卡过程中票卡弯曲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具有发卡通道,发卡通道向发卡机构的出口弯曲,票卡沿发卡通道从自助服务终端内部发送到出口,发卡通道上设置有第一传送轮组和第二传送轮组,其中,第二传送轮组具有沿竖直方向的第一位置,以及沿发卡通道的弯曲方向旋转角度X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传送轮组包括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小于票卡的厚度;第二从动轮的轴心与第二主动轮的轴心的连线能够以第二主动轮的轴心为旋转中心,由竖直方向沿发卡通道的弯曲方向旋转到与竖直方向呈旋转角度X的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传送轮组和第二传送轮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二从动轮绕第二主动轮的轴心的旋转角度对应的弧形轴孔;第二从动轮上设置有使第二从动轮复位的复位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轮组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的轴心与第一从动轮的轴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轮组与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传送轮组沿发卡通道方向的轴心距小于票卡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轮组和第二传送轮组之间设置有通道板,通道板包括下通道板和上通道板,下通道板和上通道板之间的具有第二间隙,且第二间隙大于票卡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通道板在沿票卡的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下通道板的长度,且上通道板的端部与下通道板的端部在第一传送轮组侧对齐。
进一步地,下通道板和上通道板两端均设置有向外张开的导向部。
进一步地,第二传送轮组与发卡机构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与第二传送轮组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地,导向板包括靠近第二传送轮组的第一导向部和靠近出口的第二导向部,其中,第一导向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二导向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在票卡发送过程中,设置在发卡通道弯折处的第二传送轮组可以沿发卡通道的弯曲方向旋转角度X,从而改变票卡的运动方向,避免票卡在发送通道中弯曲造成票卡中IC芯片或线圈等电子设备的损坏,提高票卡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的票卡发送过程的第一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的票卡发送过程的第二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发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智通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智通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