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571.7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1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兰红波;丁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00 | 分类号: | G03F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面积 纳米 压印 光刻 装置 方法 | ||
1. 一种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工作台、衬底、液态有机聚合物、模板、气阀板,气腔室、紫外光光源、压印机构、真空管路、压力管路;其中,涂铺有液态有机聚合物的整片衬底固定于工作台之上;模板通过真空管路吸附在气阀板的底面,气阀板固定在气腔室的底面,紫外光光源固定在气腔室的顶面;压印机构与气腔室相连;压力管路与气腔室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模板为氟聚合物基薄膜结构复合软模具,它包括支撑层和特征结构层,其中支撑层具有透明、高度柔性和薄膜结构的特性,特征结构层具有低的表面能、高弹性模量和透明的特性,在特征层设有纳米结构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或者涂覆一层透明的偶联剂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模板以透明高弹性薄膜状PET材料为支撑层,以低表面能、硬质、透明氟聚合物材料为特征结构层,其中特征结构层厚度是10-50微米,支撑层厚度是100-20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管路的工作范围是:0-5bar;压印过程中的工作压力是100-1000mbar; 真空管路的工作范围为<-0.2bar。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紫外光光源为LED灯阵列。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的装置的压印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过程
在衬底上旋涂一层液态有机聚合物,将其置于工作台之上;将模板通过真空方式吸附在在气阀板的底面;并使模板与衬底对正;
(2)压印过程
压印机构带动模板从初始工位向衬底移动,同时开启压力管路,向气腔室通入压缩空气;压印机构开始时是快速向衬底移动,当特征结构层的最低点与衬底的液态有机聚合物接触,压印机构转变为工进速度;
在气体辅助压印力和压印机构微小工进压印力的综合作用下,薄膜状模具逐渐摊平铺展在外延片的液态有机聚合物上,并使模板与衬底上的液态有机聚合物共形接触;
增大气体辅助压印力,使液态有机聚合物在模板的特征结构层纳米结构腔内的逐渐充填;
继续增大气体辅助压印力,实现液态有机聚合物在模板的特征结构层纳米结构腔内的完全充填,并且将残留层减薄至预定的厚度;
(3)一次固化过程
开启紫外光源,紫外光透过模板对液态有机聚合物曝光,使之“一次固化”,完成聚合物纳米结构的定型;
(4)脱模过程
关闭压力管路,压印机构带动模板向上微移动,首先破坏模板的特征结构层与固化后的压印结构接触界面的粘附力,使模具与“一次固化”的压印结构相互分离,在压印力完全释放条件下,对“一次固化”的复形结构进行二次固化或者后固化处理,达到完全固化;
聚合物充分完全固化后,采用“揭开”式脱模方法,即脱模过程模具首先从周边与压印结构相分离,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脱模向中间扩展,在很小脱模力作用下即可实现模板与压印图形的逐渐相互分离,完成脱模;
模板与压印结构完全分离后,压印机构带动模具快速向上运动,返回压印原位,以便更换衬底,开始下一次工作循环;
(5)后处理过程
通过常规的各向异性刻蚀工艺等比例往下刻蚀,去除残留层,在聚合物上复制出模具的微纳米特征结构;进一步结合刻蚀工艺,以聚合物图形为掩模,将特征图形转移到衬底上,实现衬底图形化。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一次固化时间10-20s,二次固化的时间20-5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5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