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改进硬管内窥镜边缘光效的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1234.X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华;彭涛;公鹏飞;李永宏;郭秀环;汤燕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威斯顿亚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8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进 内窥镜 边缘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和医疗检测器械的技术。
背景技术
内窥镜既可作为诊疗的医用光学仪器,也可作为工业检测设备,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现在已经出现纤维镜、电子内窥镜和超声电子镜,但医用和工业用硬管内窥镜仍以其优质的像质、微创手术设备、便宜的价格以及可以耐高温高压消毒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各种硬管内窥镜都要求打光均匀,这对于检测和治疗都十分重要。国家药监局新颁布的硬性内窥镜检验标准中有一项指标明确要求检测硬性内窥镜的边缘光效,即照明视场中心光强和边缘光强的比值。由于各种硬管内窥镜所用照明光纤均存在有限的数值孔径,因此从光纤出射端射出的光线角度都受到限制,原则上只要使用照明光纤都普遍存在观察视场中照明不均匀的问题,即在照明视场中出现一个中心过亮的亮斑,而周围视场非常灰暗。为了能看清楚视场中心的景物,使用时就必须调整光源的亮度,使得中心不那么刺眼,结果就导致视场边缘更暗,使得内窥镜的大视场角失去了意义。即便选用大数值孔径光纤,但是因为硬管内窥镜安置光纤的空间有限,只能安装有限数量的光纤,所以目前国内外已有产品均存在照明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硬管内窥镜边缘光效的技术,能彻底解决自内窥镜问世一百年来无法解决的照明不均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进硬性内窥镜的边缘光效的新技术。以0度4mm镜为例,应用此方法可以解决由于光纤数值孔径有限以及光纤安装数量有限而造成的硬管内窥镜观察视场中照明不均匀的问题。具体发明内容如下:
1.在硬管内窥镜的内外管之间装入大数值孔径的多组分玻璃光纤,用于增大通光视场,提高通光能力,光线的数值孔径不小于0.6;
2.光纤前端上胶,在内管外壁处加入圆柱锥体,待内外管之间的光纤端部受压变形且胶固化后移出,使得光纤端部向外侧弯曲,对硬管内窥镜观察视场的边缘位置进行照明的加强,提高边缘视场光强,从而改进硬管内窥镜的边缘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入圆柱锥体后的硬管内窥镜示意图;
图2为移出圆柱锥体并做裁剪和抛光处理后的硬管内窥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选用多组分玻璃光纤,其数值孔径NA大于0.6,用于提供大于70°的照明视场;
(2)将光纤装入硬管内窥镜的内外管之间,并对光纤上胶;
(3)将圆柱锥体插入内管外壁,待胶固化后,移出圆柱锥体,使得光纤端部向外侧弯曲,从而加强了对观察视场边缘的照明,减小了视场中心与边缘的光强差异,提高了硬管内窥镜的边缘光效,解决了照明不均匀的问题;
(4)剪掉超出硬管内窥镜前镜面的光纤,并对裁剪后的光纤端面进行打磨抛光,使其端面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威斯顿亚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威斯顿亚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