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球大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1360.5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谭亚;史建聪;侯剑斌;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世特凌云驱动系统(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07276***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球大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装入CV万向节内的钢球大小及钢球的出料数量。
背景技术
所谓万向节,指的是利用球型连接实现不同轴的动力传送的机械结构,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
目前,汽车上常用的等速万向节为球笼式万向节,也称为CV万向节。如图1a及图1b中所示的CV万向节15,该CV万向节15包括六个等径的钢球151。CV万向节15中六个钢球151的装配过程中,六个钢球151的大小及其数量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序,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人工目视和现场的标识管理。
该方法不仅需要检测者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也容易造成检测者的视觉疲劳,现场的标识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混料风险,因此装配及检测中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错装或错检,而后续的工序很难发现钢球的大小是否合适,由此造成的不合格品会流转到汽车厂,而最终装配到汽车上,给汽车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
此外,检测中有时无法检测钢球的数量是否全部安装到位,由此造成的不合格品也会流转到汽车厂,给汽车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采用现有技术很难发现钢球的大小是否合适,而发生错装或错检,导致错装钢球的CV万向节产品流转到下一工序的问题,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钢球大小检测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球大小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储料仓、筛选网、滑道、出料口、回收料道及回收料盒,所述储料仓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储料仓的上部设置着所述筛选网,所述筛选网用于筛选出大于正常尺寸的钢球,所述储料仓用于存储小于及等于正常尺寸的钢球,所述储料仓与所述滑道相连,所述滑道上设有长圆槽,所述长圆槽的宽度比所述正常尺寸钢球的直径略小,所述滑道用于通过所述储料仓中的钢球,所述滑道与所述出料口相连,所述出料口用于滚动出正常尺寸的钢球,所述滑道的下方连接着所述回收料道和所述回收料盒,所述回收料道及所述回收料盒用于存储从所述滑道的长圆槽中漏下的小于正常尺寸的钢球。
进一步地,所述钢球大小检测装置包括送料器、汽缸和控制箱,所述送料器设置在所述储料仓内,并与所述滑道相连,所述送料器用于向所述滑道输送所述储料仓内的钢球,所述汽缸与所述送料器相连,所述的汽缸用于带动所述送料器的上升或下降,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汽缸相连,并控制所述汽缸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钢球大小检测装置包括定长导轨,所述定长导轨设于所述滑道与所述出料口之间,所述定长导轨仅能容纳六个正常尺寸的钢球。
进一步地,所述钢球大小检测装置包括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定长导轨上钢球是否充足。
进一步地,所述钢球大小检测装置包括接料盒,所述接料盒设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接料盒用于容纳漏掉的正常尺寸的钢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目测装配及检测,应用本发明所述钢球大小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大规模、连续化的自动检测,具有检测方便及检测可靠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由于检测者视觉疲劳或精神不集中造成的错装,有效避免了不合格品向下道工序的流转的可能,消除了由此带来的汽车潜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CV万向节的主剖视图;
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
图1a及图1b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5CV万向节,151钢球。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钢球大小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2及图3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CV节装配胎具,2.工作台,3.出料口,4.定长导轨,5.滑道,51长圆槽,6.储料仓,7.筛选网,8.控制箱,9.送料器,10.汽缸,11.回收料道,12.回收料盒,13.感应传感器,14.接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世特凌云驱动系统(涿州)有限公司,未经耐世特凌云驱动系统(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