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侧卸式后部刮板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2533.5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忠;金太;王春生;时成忠;张林;刘健;刘庆华;孟祥军;张平;张崇宏;朱永年;蒲宝山;刘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B65G19/18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753001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侧卸式 后部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侧卸式后部刮板输送机。
背景技术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目前我国厚煤层原煤开采的重要高效开采方法之一,在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缓倾斜、倾斜、急倾斜厚及中厚煤层和条件较差的“三软”、“不稳定”煤层高效开采中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煤炭赋存不稳定,厚度变化大的煤层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2、对地质构造复杂,通过断层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3、综采放顶煤技术对特厚煤层一次性采出具有明显优势。
但是,现有的综放工作面配套的后部刮板输送机均为端卸形式,在装备配套研制上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充分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卸方式,输送机与转载机搭接卸载位置变化大,一方面卸煤效果不稳定,另一方面易拉回煤,增加了后部刮板输送机的运行阻力和驱动负荷,降低了运行可靠性;2、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卸方式,因受机头、机尾驱动部布置位置和空间的影响,造成后部刮板输送机实际布置运行时在机头、机尾部弯曲,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后部刮板输送机运行阻力;3、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卸方式,机头卸载高度较高,其过渡段处放煤效果差,甚至无法放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回收率的进一步提高;4、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卸方式,输送机与转载机分步推移,环节复杂,推进速度和效率较低。5、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卸方式,受驱动部布置限制,工作面两端头处支护量大、支护较困难,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叉侧卸式后部刮板输送机,能够降低机头卸载高度,减少后部刮板输送机拉回头煤现象,改善端头放煤效果从而提高放煤能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一种交叉侧卸式后部刮板输送机,包括机头、机尾、驱动部、刮板链和中部段,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后部机头卸载部与转载机机尾承载部固定连接成一体。
其中中部段和刮板链均与转载机垂直,后部机头架上下槽之间插有转载机上部承载槽,后部机头架下槽伸入转载机机尾上下槽之间从而使输送机刮板链与转载机刮板链也在空间垂直交叉运行。
其中驱动部垂直安装在顺槽内。
其中机头推移梁还与巷尾支架连接从而使后部输送机与转载机同步移动。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后部刮板输送机,包括交叉侧卸机头、过渡槽、中部段、机尾、驱动部等。机头采用交叉侧卸形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机头卸载高度;驱动部垂直布置,避免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滞后现象,改善后部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工况,提高设备整体运行可靠性;机头卸载部与转载机机尾承载部联成一体,卸载位置固定,机头推移梁与巷尾支架连接,实现转载机的移动与后部刮板输送机同步,同时为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转载机提供有效支护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所示,一种交叉侧卸式后部刮板输送机,包括机头1、机尾、驱动部6、刮板链和中部段3,后部机头1卸载部与转载机9机尾承载部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用紧固件连接等方式)成一体。其中中部段3和刮板链均与转载机9垂直,后部机头1架上下槽之间插有转载机9上部承载槽,后部机头1架下槽伸入转载机9机尾上下槽之间从而使输送机刮板链与转载机9刮板链也在空间垂直交叉运行。
驱动部6垂直安装在顺槽内,机头1推移梁还与巷尾支架8连接从而使后部输送机5与转载机9同步移动。
如图2、3、4所示,本发明包括交叉侧卸式机头1、过渡槽2、中部段3、机尾、驱动部6,本发明首次实现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1的交叉侧卸,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机头1卸载高度,减少后部刮板输送机拉回头煤现象,改善端头放煤效果,提高放煤能力,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具体是输送机机头1卸载部与转载机9机尾承载部联成一体,槽体及刮板链与转载机9互相垂直、上下交叉布置,转载机9上部承载槽在输送机机头1架上下槽之间,输送机机头1架下槽又在转载机9机尾上下槽之间,两者刮板链条亦在空间垂直交叉运行。
驱动部6采用垂直布置,将后部刮板输送机驱动部6布置在顺槽内,不再占用过渡支架后部的空间,使前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1、机尾中心距与中间段中心距一致,减少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1、机尾滞后现象,改善后部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工况,提高设备整体运行可靠性;且过渡架7与中间架4架型相同,工作面长度变化时,增减支架比较容易。
转载机9的移动与后部刮板输送机同步,由与输送机机头1连接的巷尾支架8推移,实现工作面快速推进,同时对运顺后部的顶板进行有效支撑,遮挡侧面矸石,为后部刮板输送机机头1、转载机9提供有效支护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