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态薄带高速卷取辊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2572.5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宋言明;张涛;刘则宝;李大寨;李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态 高速 卷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晶态薄带高速卷取辊筒装置,属于高速起卷、卷取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非晶态薄带卷取主要依赖人工低速卷取,效率较低,主要卷取带材宽度在50mm以下。伴随50mm以上的带材生产,需要在制带机喷出带材后立即卷取,卷取辊筒就要实现高速(线速度25m/s以上)起卷、卷取的动作。普通的钢带卷取设备不能够满足这种高速卷取的要求,而且要实现自动化生产,首要问题是起卷,起卷时卷取辊筒对带材的吸附能力直接影响卷取的效率。目前国内自动化高速卷取生产设备较少,急需一种能够应用于非晶态薄带自动化生产线的卷取辊筒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负压吸附力和磁场力作用增大卷取辊筒(5)对非晶态薄带的吸附力,提高起卷的效率;并采用锥面配合,实现卷取辊筒(5)与卷轴装配体的快速对心和装卸,提高非晶态薄带卷取的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高速卷取辊筒装置的卷轴(1)的右端与锥盘(4)通过螺栓连接,卷取辊筒(5)通过锁紧螺母(3)与卷轴(1)上的锥盘(4)压紧,组成一套能够实现快速装卸、对心的卷取辊筒装置。卷取辊筒的外表面设有负压进气孔和永磁体(17),通过吸附力与磁场力的交叉增大卷取辊筒(5)的吸附能力,提高非晶态薄带的起卷效率。卷带速度最大可达35m/s,卷带宽度范围为50至210mm。
当卷取较重非晶带材时,将卷取辊筒(5)右端密封端盖(16)更换为支撑法兰(18),使用液压托手托起支撑法兰(18),增大卷取辊筒装置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卷取辊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支撑法兰的卷取辊筒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放大视图。
图7为磁场与负压吸附空气场示意图。
图8为磁场与负压吸附空间效果图。
附图标号名称:1.卷轴、2.密封胶垫、3.锁紧螺母、4.锥盘、5.卷取辊筒、6.卷筒螺环、7.内六角螺栓1、8.卷筒左端盖、9.卷筒外壁板、10.卷筒内辐管、11.卷筒内壁板、12.卷筒右端盖、13.卷筒内管、14.堵板、15.内六角螺栓2、16.密封端盖、17.永磁铁、18.支撑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卷轴(1)为内中空结构,卷轴(1)通过两端的滚动轴承支撑于轴承座上,卷轴(1)的右端通过螺栓与锥盘(4)组成卷轴装配体,卷取辊筒(5)左侧内锥面与锥盘(4)的外锥面配合,通过锁紧螺母(3)压紧在锥盘(4)上,实现卷取辊筒的快速装卸和对心功能。卷取辊筒(5)上的卷筒内管(13)将密封胶垫(2)压紧在卷轴(1)的右端,组成一连通的空腔。
图2、图3、图5为卷取辊筒结构图。卷筒螺环(6)通过内六角螺栓(7)固定在卷筒左端盖(8)上。卷筒内管(13)与卷筒内辐管(10)、卷筒内壁板(11)、卷筒右端盖(12)焊接成整体,采用3根卷筒内辐管(10)夹角为120°均布于卷筒内管(13)上,形成卷筒内芯。卷筒外壁板(9)与卷筒内芯焊接件、卷筒左端盖(8)采用过盈装配。装配时,加热卷筒外壁板(9)至180℃(保温2h),将卷筒内芯焊接件和卷筒左端盖(8)按次序装入卷筒外壁板(9)上的凹槽内,至冷却。卷筒外壁板(9)与卷筒内壁板(11)之间形成的间隙为8mm。卷取辊筒(9)外缘直径350mm,宽度为300mm,最大卷带宽度210mm。
图4为当卷取较大重量的非晶态薄带时,卷筒密封端盖(16)更换为支撑法兰(18)。借助液压托手,增大卷轴的整体刚度。
图2、图6为卷筒外壁板(9)进气孔与永磁体(17)排列示意图。进气孔直径为1.2mm,进气孔中心轴向间距为28mm,周向圆心夹角为10°。永磁体(17)为直径8mm,高4mm的圆柱体。卷筒外壁板(9)上的永磁体(17)按N、S交替排列。永磁体(17)中心轴向间距为28mm,周向圆心夹角为10°。交错排列的永磁体(17)形成交叉磁力线。永磁体(17)通过环氧树脂胶与卷筒外壁板(9)胶接为一体。
图7、图8为卷取辊筒(5)空气流通顺序及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卷轴(1)左端通过旋转接头与负压源相连,空气从卷筒外壁板(9)外侧通过进气孔,流经卷筒外壁板(9)与卷筒内壁板(11)之间的环形间隙,再经过卷筒内辐管(10),最终汇集于卷筒内管(13),通过卷轴(1)内中孔,最终通过负压源排出,在卷取辊筒(5)表面产生吸附力。同时,每两个相邻永磁体(17)在卷筒外壁板(9)上按N、S交错排列,由此形成了图8表示的磁力线。进气孔分布于相邻四个永磁体(17)之间,弥补磁场力较弱的位置,从而增大卷取辊筒(5)起卷吸附的能力,提高非晶态薄带卷取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