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程序填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4773.9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C.I.卢普;S.C.卡利诺瓦;C.G.佩特鲁塔;B.贾加尔塞汉;C.E.马蒂楚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 | 分类号: | G06F1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刘红,刘鹏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程序 填隙 | ||
背景技术
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硬件设备来扩展计算设备可用的功能。例如,设备可以包括可以在计算设备的机壳内配置的内部设备以及外部设备,诸如打印机、照相机等。通常采用驱动程序来使能在计算设备的操作系统和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
然而,操作系统的持续发展可能导致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交互的方式的改变。结果,例如,与以前版本的操作系统兼容的驱动程序可能与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不兼容。用于对付这种不兼容性的传统技术包括写入更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虽然这可以恢复设备的功能,但是驱动程序的写入可能涉及到等待直到驱动程序可供传播、涉及到用户定位更新版本的驱动程序等,而这可能导致用户挫败感和丧失生产率。
发明内容
描述驱动程序填隙(shimming)技术。在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中,针对计算设备的驱动程序所获得的填隙程序(shim)利用哪些接口和回调,进行识别。所识别的接口和回调利用计算设备的填隙程序来包装(wrap),以便对所包装的接口和回调的调用利用填隙程序来拦截。
在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中,I/O请求分组利用在计算设备上执行的填隙程序来拦截,其涉及与正在该计算设备上执行的驱动程序进行的通信。涉及将与驱动程序兼容的I/O请求分组的数据利用填隙程序来翻译,并且所翻译的数据被发送,以便传送给驱动程序。
在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中,在计算设备上开始驱动程序的安装,并且识别将要安装的驱动程序。基于此识别,作出填隙程序可用于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通信的确定。获得填隙程序,用于计算设备上的安装,并识别填隙程序所使用的回调。这些回调利用填隙程序来包装,以致对回调的调用利用填隙程序来拦截,并且由计算机设备使用所包装的回调来修改驱动程序的内存映像。
提供这个发明内容部分来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这个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来描述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参考数字最左边的(一个或多个)数字标识该参考数字第一次出现在其中的那个图。在说明书和附图的不同实例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可以指示类似的或相同的项。
图1是可操作用于执行驱动程序填隙技术的示例实现方式中的环境的说明。
图2是显示图1的填隙程序和填隙引擎的传播与使用的示例实现方式中的系统的说明。
图3是描述其中驱动程序的识别被用作在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中安装填隙程序的基础的示例实现方式中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描述其中填隙程序被安装在计算设备上以促进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内核以及计算设备的其它驱动程序之间的兼容性的示例实现方式中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描述其中I/O请求分组(IRP)利用填隙程序来拦截以促进驱动程序兼容性的示例实现方式中的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例如,通信耦合到)各种各样的不同设备,以便计算设备可以利用设备的功能。例如,计算设备可以通信耦合到打印机、光盘读写器、拇指驱动器或可以是该计算设备的内部(例如,在机壳内)或外部的其它外围设备。驱动程序可以被利用来使能计算设备和该设备之间的通信,诸如将来自计算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命令和数据翻译成可被该设备所理解的形式,并且反之亦然。然而,对于操作系统的改变可能引起与驱动程序的不兼容性,并因此引起与该设备的不兼容性,而这可能导致用户挫败感。
描述驱动程序填隙技术,其中填隙程序可以用于与用于设备的驱动程序的兼容性,诸如操作系统的内核与驱动程序之间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可以利用填隙程序以各种方式来提供。例如,填隙程序可以用于拦截和翻译在内核和驱动程序之间传送的数据,比如与对于应用编程接口(API)、回调、I/O请求分组(IRP)等的函数调用相关联的数据。这样,操作系统的内核与驱动程序之间的兼容性可以被保持,并从而甚至在操作系统的更新版本的情况下,操作系统仍可以访问该设备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7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