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别匹配算法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55201.2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葛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4 | 分类号: | G06Q50/24;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医疗 服务 病人 身份 高效 识别 匹配 算法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而言,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
别匹配算法。
背景技术
新医改方案中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对于区域内每一个居民而言,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数据库,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对区域内居民或患者的身份进行有效的标识,并实现从多重标识信息中确定其身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用IHE中的PIX及PDQ是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EMPI系统的集成规范,通过将区域内独立的 EMPI 系统进行级联扩展不仅降低了技术难度,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各医疗机构建立 EMPI 系统的前期投资。级联扩展方式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建立区域 EMPI,其特征如下。
一种区域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别匹配算法方案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特定的算法实现医疗机构内患者标识信息的创建、维护,可以协助医疗人员对病人有效地进行检索。
一种区域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别匹配算法方案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业务系统所提供的患者标识信息重新进行组织并生成同一患者的唯一标识编码,根据此编码能找到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患者的所有医疗信息,同时消除重复的患者信息。
一种区域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别匹配算法方案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提供一个患者信息检索服务,提供给其他应用程序访问患者的基本信息 。
一种区域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别匹配算法方案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能提供者信息的各种管理功能,如增加、删除、修改、合并、拆分、查询等。
一种区域医疗服务中病人身份高效识别匹配算法方案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 WEB Service 对外提供服务,各业务系统都可以通过 EMPI 来检索相关的患者用户信息中,将包括患者标识的信息集合。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因为采用元素、章节、病历的三层结构来构造,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无法同时满足固定式与灵活性要求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自然文本与结构化文本的融合,能够同时满足固定式与灵活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患者主索引构件系统架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区域病人标识交叉检索流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法的患者主索引服务构件级联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
一、患者主索引服务构件的架构设计。
系统主要实现了PIX集成规范的交叉索引管理器角色和PDQ集成规范的病人信息提供者角色,两者通过独立的EMPI适配器和EMPI组件集成,整个系统还包括审计跟踪日志、安全传输和系统配置三个基础辅助组件。
二、患者身份匹配算法方案设计
我们将病人标识信息分为两个大类:自然标识信息和认为标识信息;四个小类:静态自然标识信息、动态自然标识信息、静态认为标识信息。所谓自然标识信息是指标识的实体性,人为标识信息则是指标识缺乏实体性。静态自然标识信息是指病人长期固定不变的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动态自然信息是指与病人有关的标识信息,一段时间内与该病人相关的如地址、邮编、电话等。以上两类信息都表达了标识信息的实体性。静态人为标识信息是指认为分配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具有较长时期的不变性,如医保卡号、就诊卡号、身份证号等。动态人为标识信息是指人为分配的经常变化的标识,如医嘱号、病历号、标本号等。由此可以发现静态自然标识信息和静态认为标识信息在病人身份识别方面起关键作用,动态自然标识信息和动态人为标识信息对病人身份起补充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