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陆四驱两栖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5539.8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贾小平;于魁龙;李炯;李军;张磊;李晓明;杨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0K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四驱两栖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栖汽车车轮通常是采用二驱驱动,电控操作,由此导致其驱动时速度较低,油耗高,通过能力低,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能力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
本发明的水陆四驱两栖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车厢,车厢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水密封车门,车厢的前侧面的上部设有水密封玻璃窗,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发动机,发动机的驱动轴与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传动相连,变速箱安装在位于发动机后侧的车架上,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与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相连,分动箱安装在车架的中部,分动箱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左前动力输出轴、右前动力输出轴、左后动力输出轴、右后动力输出轴和中后动力输出轴,左前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右前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左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右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由分动箱的中部向后伸出分动箱的箱体,中后动力输出轴与水上传动轴的前端相连,水上传动轴沿前后水平水方向设置,水上传动轴的后端与喷水推进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相连,喷水推进器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车架上的左前部、右前部、左后部、右后部处分别设有一个减速器,每个减速器分别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动力输入轴,位于左前部、右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的水平方向向后伸出,位于左后部、右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分别沿车架的水平方向向前伸出,位于所述车架左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后传动轴与左后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位于车架右后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后传动轴与右后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位于车架左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左前传动轴与左前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位于车架右前部的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两端带有万向节的右前传动轴与右前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四个所述减速器的壳体分别以自己的动力输入轴的轴线为中心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每个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伸出,每个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外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插装孔,每个插装孔分别与一个可伸缩驱动轴的里端轴段采用花键配合能滑动地插装相连,每个可伸缩驱动轴的外端分别与一个球笼安装相连,四个球笼对应安装在左前车轮、左后车轮、右前车轮、右后车轮的中心部位;
所述车架中部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个驱动装置,二个驱动装置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每个驱动装置的前后二端分别具有驱动轴,位于车架左侧的驱动装置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左侧的驱动装置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位于车架右侧的驱动装置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有侧的驱动装置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左前扭矩传递杆、左后扭矩传递杆、右前扭矩传递杆和右后扭矩传递杆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前提升肘外侧或内侧的左前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左前上支撑架的里端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前上支撑架的外端与左前转向节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前横下臂,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前转销轴与左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前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左前卡板,每个左前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左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前卡轴槽,当左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前转销轴的轴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中,所述左前横下臂的外端与所述左前转向节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前转向节安装在左前车轮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5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