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物昆虫共育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5784.9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万建民;宋兆强;江玲;徐大勇;刘裕强;程遐年;王琦;胡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昆虫 共育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物科研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以大规模饲养作物植食性昆虫并可作为作物的抗虫性和昆虫介体细菌病毒病抗病性鉴定平台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同时饲养作物昆虫和培育作物的作物昆虫共育箱。
背景技术
植食性昆虫种类繁多,种群数量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许多植食性昆虫除直接取食作物令其黄叶枯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外,还能作为多种作物病毒病、细菌病的传播介体,仅昆虫传播的作物病毒病害每年给作物生产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美元。
危害农业生产的昆虫种类繁多,如水稻生产上的蓟马、叶蝉、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等;小麦生产上的麦蚜、叶蝉、吸浆虫、麦圆蜘蛛、灰飞虱等;玉米生产上的玉米螟、斜纹夜蛾、灰飞虱等;蔬菜生产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蓟马、斑潜蝇等……。作物生产上由昆虫介体传播的细菌病、病毒病的种类也非常繁多,如水稻生产上有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传播的水稻草状丛矮病、齿叶矮缩病和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叶蝉传播的水稻矮缩病、黄矮病和黄萎病等;小(大)麦生产上灰飞虱传播的小麦丛矮病,麦蚜传播的小(大)麦黄矮病,条沙叶蝉传播的小麦红矮病,麦曲叶蝉传播的小麦线条花叶病等,玉米生产上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蚜虫传播的玉米矮花叶病等等。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植食性昆虫给作物生产带来的巨大的危害,作物和昆虫互作研究因此也是农业、生物科研领域内的研究重点。一方面,作物植食植性昆虫的生理研究、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和抗性检测、室内抗性风险评估等科学研究对生产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些研究均需饲养大量昆虫;另一方面,昆虫介体作物疾病的研究、作物对昆虫直接取食和昆虫介体作物病害的抗性检测等研究也需要一种适合长时间共同培育作物和昆虫的平台。
在自然界,昆虫与寄生作物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就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调节制约,协同进化,而大田生态系统就是昆虫与寄生作物的良好的互作平台,作物和昆虫的人工培育无不是通过对大田生态系统的模拟实现的。而昆虫与作物间的相互影响又受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多变性制约,所以克服大田生态系统的多变性,建立稳定的生态环境就成为作物和昆虫互作研究的必需。
目前模拟自然界生态环境来培育作物的有人工气候箱、恒温恒湿箱等。然而,人工气候箱和恒温恒湿箱在昆虫与作物互作研究尚有诸多不便之处,如需经常补水耗力大、昆虫转移操作不便、易导致昆虫逃逸等问题,另外,人工气候箱和恒温恒湿箱造价过高、空间占据大,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的昆虫互作实验。因此,建立一种简单方便、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的作物昆虫互作平台对研究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灰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发生泛滥成灾。寄主是各种草坪禾草及水稻、麦类、玉米、稗等禾本科植物,除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外,还能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及条纹矮缩病等多种病毒病,对农业具有巨大的危害。
目前许多科研院所都建立了灰飞虱人工饲养体系,如网室栽种稻苗饲养法、温室纱笼盆栽稻苗饲养法、室内单虫饲养(单苗单管饲养法)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室内大量繁殖饲养技术一直未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灰飞虱网室栽种稻苗饲养法和温室纱笼盆栽稻苗饲养法存在水稻生长周期长、转移虫操作困难及虫逃逸等问题;室内单虫饲养法则存在操作烦琐,难以大规模饲养等问题;同时稻飞虱秧苗笼养和室内单虫饲养都存在难以获得大量虫龄一致的试虫和人力投入过大的缺点。目前实验室饲养灰飞虱较多采用的是室内烧杯饲养法,该方法是在安装有恒温空调的饲养室进行,室内放置几层铁架,每层顶部安装有双管日光灯(日光灯线路前安装有定时开关),架子上放置有种植感虫品种水稻的烧杯,灰飞虱就饲养在烧杯内生长的稻苗上,烧杯口用白色纱布包裹以保证透气。由于稻苗顶部白色纱布的遮挡导致光照不足以及无法施肥等原因导致烧杯内稻苗生长差,且存在饲养量小、人力耗费大、养虫效率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7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草菇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