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铅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089.4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熊正林;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F27D21/00;B22D2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铅系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所使用的极板包括板栅和活性物质两部分。其中,板栅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电流传导体,起着集流、汇流和输流以及使电流均匀分布到活性物质中的重要作用。故在板栅铸造的过程中对其硬度和强度要求甚高。
目前板栅铸造生产过程都是人为往熔铅炉添加合金铅的方式,容易造成熔铅炉内液面过高或过低引起温度的大幅度变化,这样铸造出来的板栅的质量的一致性差,进而影响到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铅系统,通过检测熔铅炉内的液面高度来控制自动添加合金铅,从而保证了熔铅炉内液面高度,使得熔铅炉的温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保证铸板过程中板栅的质量的一致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供铅系统,包括供铅导轨、气缸模块和第一探测模块,其中供铅导轨用于放置合金铅;所述第一探测模块用于探测到熔铅炉内的液面高度,如果探测模块探测不到预定液面时,发送添加合金铅的信号给气缸模块;所述气缸升降模块收到添加合金铅的信号后启动搬运供铅导轨上的合金铅并输送到熔铅炉内。
进一步的,所述供铅导轨包括第一供铅导轨和第二供铅导轨,所述第二供铅导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供铅导轨的高度,所述第二供铅导轨设置在能够将合金铅输送到熔铅炉内的位置。
所述气缸模块活动于所述第一供铅导轨和第二供铅导轨之间,进一步包括用于上、下方向运动控制的第一气缸、用于夹合金铅用的第二气缸以及将合金铅推入熔铅炉内的第三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铅导轨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探测合金铅位置的第二探测模块。
所述第一探测模块和第二探测模块均为红外线探测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铅系统采用感应探头测得熔铅炉内的液面高度,自动添加合金铅,从而保证了熔铅炉内液面高度在正常范围内,使得熔铅炉的温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保证铸板过程中板栅的质量的一致性,进而提升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铅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铅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供铅导轨、气缸模块和第一探测模块,其中供铅导轨用于放置合金铅。第一探测模块用于探测到熔铅炉内的液面高度,如果第一探测模块探测不到预定液面高度时,发送添加合金铅的信号给气缸模块。气缸升降模块收到添加合金铅的信号后启动搬运供铅导轨上的合金铅并输送到熔铅炉内。
实际中熔铅炉位置通常都较高,所以本实施例中供铅导轨进一步包括第一供铅导轨和第二供铅导轨,第二供铅导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供铅导轨的高度,并且第二供铅导轨设置在能够将合金铅输送到熔铅炉内的位置。
气缸模块活动于第一供铅导轨和第二供铅导轨之间,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上、下方向运动控制的第一气缸、用于夹合金铅用的第二气缸以及将合金铅推入熔铅炉内的第三气缸。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供铅导轨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探测合金铅位置的第二探测模块。比如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供铅导轨的末端固定第二探测模块,在末端设置的好处是第一供铅导轨可以做到最大的利用。当第一供铅导轨上有合金铅输送到末端时,第二探测模块探测到后产生第一供铅导轨停止工作的信号,第一供铅导轨收到停止工作的信号后停止工作,等待第二气缸夹取。
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模块和第二探测模块均为红外线探测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感应探头测得熔铅炉内的液面高度及温度控制来自动添加合金铅,从而保证了熔铅炉内液面高度,消除了因液面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资源浪费。也消除了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使得熔铅炉的温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保证铸板过程中板栅的质量的一致性,进而提升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0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