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丹不定芽诱导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764.3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7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景;吴祖峰;李冬升;高文;刘亚楠;杜小红;胡灿丽;金祥利;任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不定 诱导 方法 | ||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牡丹不定芽诱导方法。
技术领域
牡丹为我国国花,花大色艳,雍容华贵,也为世人普遍喜爱,但牡丹主要靠分株或嫁接繁殖,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对于牡丹快繁的研究,多数是采用茎尖或休眠芽为外植体,该方法没有通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属于微扦插,繁殖系数低,获得的幼苗主要因生根困难和移栽成活率低,难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已有文献采用不定芽再生的途径,但外植体一般选用成熟胚、种子或幼苗。李玉花(2005)建立了牡丹‘凤丹白’子叶再生体系;肖晓蓬(2008)以多花野牡丹种子为外植体成功建立了快繁体系;刘磊(2009)建立了牡丹‘凤丹白’成熟胚经愈伤组织途径分化不定芽的完整再生体系,上述方式均来源于种子的再生体系,存在变异,不能保持牡丹原有品种的特性。
Beruto,et al(2004)采用牡丹花瓣和花丝为外植体,仅花瓣或花瓣产生的愈伤组织在TDZ诱导下获得了不定芽的再生,此种方式玻璃化现象较严重,难以形成完成的不定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率高的牡丹不定芽诱导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牡丹不定芽诱导方法,以NAA和6-BA为诱导剂,以花托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培育。
本发明的牡丹不定芽诱导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以牡丹幼嫩花蕾,除去萼片后,用70%酒精浸泡15-25sec,清洗一次,经浸泡液浸泡8-20min后,无菌水洗3-5次,每次2-4min;以花托作为外植体接种,接种到MS培养基添加1.5-2.5mg·L-16-苄基嘌呤6-BA+0.1-0.3mg·L-1萘乙酸NAA,蔗糖25-35g·L-1,琼脂7-8g·L-1,pH调至5.8,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3000lux,温度25℃,每30天转接入新鲜培养基。
所述的新鲜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中添加了1.5-2.5mg·L-16-苄基嘌呤6-BA+0.1-0.3mg·L-1萘乙酸NAA,蔗糖25-35g·L-1,琼脂7-8g·L-1。
所述的清洗为采用无菌水进行清洗。
所述的浸泡液为0.1%的HgCl2或2%的次氯酸钠。
本发明采用萘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6-BA)为诱导,以花托为外植体,花托营养含量丰富,酶类活性高,不定芽再生率较高,可达到100-490.91%,且玻璃化现象不严重,能够模化生产或基因转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步骤为:选择牡丹幼嫩花蕾,除去萼片后,70%酒精浸泡20sec,然后无菌水洗一次,经0.1%的HgCl2浸泡10min后,无菌水洗4次,每次3min。置吸水纸上把饼状的花托分为4份,作为外植体接种;接种到MS培养基添加2.0mg·L-16-BA+0.2mg·L-1NAA,蔗糖30g·L-1,琼脂7.5g·L-1,pH调至5.8;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3000lux,温度25℃;每30天转接入新鲜培养基,经过7周的诱导培养,部分牡丹品种的不定芽诱导生成率达10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步骤为:以牡丹幼嫩花蕾,除去萼片后,用70%酒精浸泡15sec,清洗一次,经0.1%的HgCl2浸泡15min后,无菌水洗3次,每次2min;以花托作为外植体接种,接种到MS培养基添加1.5mg·L-16-苄基嘌呤6-BA+0.1mg·L-1萘乙酸NAA,蔗糖25g·L-1,琼脂7g·L-1,pH调至5.8,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3000lux,温度25℃,每30天转接入新鲜培养基。经过7周的诱导培养,部分牡丹品种的不定芽诱导生成率达33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步骤为:以牡丹幼嫩花蕾,除去萼片后,用70%酒精浸泡25sec,清洗一次,经浸泡液浸泡20min后,无菌水洗5次,每次4min;以花托作为外植体接种,接种到MS培养基添加2.5mg·L-16-苄基嘌呤6-BA+0.3mg·L-1萘乙酸NAA,蔗糖35g·L-1,琼脂8g·L-1,pH调至5.8,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3000lux,温度25℃,每30天转接入新鲜培养基。经过7周的诱导培养,部分牡丹品种的不定芽诱导生成率达490.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