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管片背后注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8955.3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宋书显;罗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欣棠 |
地址: | 47100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管片 背后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地层沉降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周边建(构)筑物条件复杂及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的盾构管片背后注浆工艺。
背景技术
在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由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和盾构隧洞周围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再固结以及地下水的渗透,是导致地表沉降的重要原因。此外,盾构法隧道的施工,由于施工工法的问题,管片与围岩之间存在建筑空隙,导致大量渗漏水及地下水侵入隧道周边,不利于隧道的安全施工。
为了减少和防止地层沉降,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要尽快在脱出盾尾的管片背后向围岩注入足量的浆液材料充填盾尾环形建筑空隙,支撑管片周围岩体。凝结的浆液将作为盾构施工隧道的防水屏障,增强隧道的防水能力。同时,为管片提供早期的稳定并使管片与周围岩体一体化,有利于盾构掘进方向的控制,并能确保盾构隧道的最终稳定。原有盾构管片背后注浆工艺,仅采用盾构同步注浆的方式,难以有效保证盾尾建筑空隙填充饱满,同时,浆液流动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地层空隙填充不均匀,从而导致地层不均匀沉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注浆饱满、规范化的盾构管片背后注浆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该盾构管片背后注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⑴ 同步注浆工艺:通过盾构机本身同步注浆系统,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利用盾构机的注浆泵对称同时注浆;注浆参数如下:
a.浆液配合比:
b.注浆量:设定为管片与地层间理论空隙量的1.3~1.5倍;
c.注浆压力:同步注浆控制在0.2~0.4Mpa;
⑵ 二次注浆工艺:通过管片二次注浆孔向管片背后注入双液浆,对管片背后空隙进行二次填充、加密;
a.注浆设备:双液注浆机;
b.浆液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8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