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爆破网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9050.8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祥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建昌县八家子本街中心小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爆破 网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用爆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准确控制起爆网路时序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民用爆破工程在冶金矿山、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建设领域为一个不可缺少的行业,然而由于我国爆破器材、爆破元件落后,不仅爆破效率低下,强烈的爆破有害效应,经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而导爆管起爆网路技术,国家至今也没有一套爆破网路图的绘制标准,行业间缺乏交流工具,所以导致爆破工程起爆网路不仅简单,而且种类单一,难以提高爆破准爆率,减轻爆破有害效应杜绝爆破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可控爆破网路连接结构,解决了我国爆破器材、爆破元件落后情况下,拒爆率高,爆破产生有害效应,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简单,节省雷管,准爆率高,安全性高,可操作性高。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控爆破网路, 包括导爆管雷管,导爆管激发笔,导爆管雷管串/并联组成传爆组合,若干个传爆组合串联形成一条爆破网线,所述爆破网线并接在爆破控制回路上形成可控爆破网络,该爆破控制回路由不少于1个起爆单元串联组成,导爆管激发笔连接在爆破控制回路开端。
优选的,所述传爆组合由导爆管雷管与四通反射接头连接组成。
本发明中,采用传爆组合串联形成爆破网线的结构,便于在每个传爆组合传接处形成雷管的延时叠加,使整个爆破网路在爆破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层次性,安全性提高,而且节省雷管。
优选的,所述爆破控制回路的起爆单元由导爆管雷管相互串/并联或者导爆管雷管与四通反射接头并联组成。
与传统爆破网路相比,本发明在爆破网路中增加控制回路的设计使得整个爆破过程处在可控状态,且控制回路在整个爆破网路中起到引爆、传爆、控制程序延时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爆管激发笔与爆破控制回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一个四通反射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爆破网线上还并联保险回路。
优选的,所述保险回路为一条反馈线路,该反馈线路连接爆破主回路中相互串联的至少2个传爆组合,形成的一个短路结构。
网路中增加保险回路的设计,防止当起爆网路某处遭到机械损伤漏气丧失传爆功能的情况发生时,保险回路依然将前序爆炸准确向后序传递,以保证起爆网路安全运行,从而保证了塑料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准爆率不致降低或造成区域性拒爆。
本发明的可控爆破网路,在控制、准爆率、安全性上均有很大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爆破网路的爆破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且连接上减少了雷管的数量和段数,每发起爆雷管计算好爆炸延时,整个网路按起爆时序分段起爆,使用简单易懂,富有很强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控爆破网路的一种实施结构。
图2为本发明可控爆破网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图中,1、导爆管雷管;2、控制回路;3、导爆管激发笔;4、四通反射接头;5、爆破网线;6、保险回路;7、起爆单元;8、传爆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结构及爆破过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可控爆破网路的一种实施结构,其中1为导爆管雷管,图中置于孔内的导爆管雷管以圆形表示,此处称之为孔内导爆管雷管;置于孔外的导爆管雷管以三角形表示,此处称之为孔外导爆管雷管,反置等边三角形的顶表示雷管聚能穴所指向方位。2为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由起爆单元7串联组成,本实施例中存在两条控制回路,故存在两种不同结构的起爆单元。如图所示,一种结构的起爆单元由置于孔外的导爆管雷管相互并联组成,此处称之为孔外控制回路;另一种结构的起爆单元由孔内导爆管雷管与四通反射接头4并联组成,此处称之为孔内控制回路。
孔内控制回路通过同一段位相邻的后序雷管的塑料导爆管与前序雷管捆绑在一起装入前序炮孔内的起爆药包内,当前序雷管爆炸的同时引爆了相邻后序雷管,从而导致时序叠加,以此实现对起爆时序的控制。
控制回路末端通过四通反射接头连接了起到引爆网路作用的导爆管激发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祥,未经刘国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9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