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变色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413.X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世;张麒;李文情;周禾;叶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23 | 分类号: | C03C17/23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23935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光致变色玻璃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玻璃,光照增强时玻璃逐渐变灰暗,降低了光及其携带热量的透过率;光照减弱时玻璃又恢复明亮,提高了光及其携带热量的透过率。这种能随早晚及四季的环境变化,而自动改变透光率和遮阳系数的智能玻璃,具有低辐射Low-E等明星节能玻璃所不具备的优点,已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1964年美国康宁公司发明了光致变色玻璃,是在玻璃本体中掺入了卤化银及光敏剂,缺点是成本高、功能单一,当前只被用于制造高档变色眼镜等行业,而无法大规模应用在建筑领域。
目前,有将多层光致变色板夹持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制得的一种光致变色夹层玻璃;也有将金属银和卤素单质分别加入到其它玻璃原料中,制得的一种具有光致变色效应的镜片毛坯;或者采用热处理法或还原处理法制造出一种彩色渐变光致变色的本体玻璃;甚至有些分别在轿车、汽车、商务车和客车的车身上直接安装了传统的卤化银等变色玻璃,不属于光致变色玻璃技术领域专利。此外,国外也有些光致变色玻璃的专利,但多是对卤化银及光敏剂体系的改进技术,并且变色物质都在玻璃本体中,至今没出现镀膜类型的光致变色玻璃的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无毒无污染的光致变色玻璃。
一种光致变色玻璃,其包括玻璃基体,所述玻璃基体表面具有一层光致变色薄膜,所述光致变色薄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氧化钨 70-100份,
二氧化钛 5-30份,
氧化锌 3-10份。
上述光致变色玻璃采用光致变色薄膜,薄膜包括氧化钨(WO3)、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等组份,具有自动改变透光率和遮阳系数功能,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光致变色效果好,无毒无污染,不需要用螺旋吡喃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和稠环芳香化合物等有毒、易燃的有机薄膜,WO3等氧化物不易燃,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光致变色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2为WO3-H2C2O4-TiO2-ZnO光致变色玻璃样品的透光率的变化,太阳光照射3分钟后太阳光透光率降低15%遮阳系数下降约0.14,无光照60分钟后可以褪色50%,几个小时后可以完全褪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光致变色玻璃10,其包括玻璃基体12,玻璃基体12表面具有一层光致变色薄膜14,光致变色薄膜14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氧化钨 70-100份,
二氧化钛 5-30份,
氧化锌 3-10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光致变色薄膜14为溶胶凝胶法制成的涂膜,涂膜中还包括10-40重量份的草酸,二氧化钛的重量份数优选为5-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涂膜的材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
氧化钨 80份,
草酸 20份,
二氧化钛 10份,
氧化锌 5份。
具体地,光致变色薄膜14的厚度10nm~500nm,优选地,光致变色薄膜14的厚度为200nm。玻璃基体12可以是常用的玻璃材质。
溶胶凝胶法制备光致变色玻璃的具体过程如下:
称取商品化的氧化钨、二氧化钛、氧化锌颗粒和草酸晶体,重量份数为WO3:H2C2O4:TiO2:ZnO=(70~100):(10~40):(5~15): (3~10),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涂布液,用喷涂设备将该涂布液均匀沉积在干净的玻璃基片(基体),50~80℃下烘干后形成WO3-H2C2O4-TiO2-ZnO变色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4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