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566.4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曦 |
主分类号: | C08G8/08 | 分类号: | C08G8/08;C08L61/08;C08L21/00;C08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基 苯酚 甲醛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酚甲醛树脂,以苯酚和甲醛缩聚制得的一种酚醛树脂,其产品性能及主要用途:本树脂主要用于氯丁胶粘剂行业。也用作丁基橡胶硫化剂,以及防火涂料、油墨、胶带,压塑粉、层压塑料;制造清漆或绝缘、耐腐蚀涂料;制造日用品、装饰品;制造隔音、隔热材料等。常见的高压电插座、家具塑料把手的生产。储运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避免吸潮,防止日光直射,远离火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将烷基苯酚,甲醛,溶剂依次加入到反应装置的上层反应器中,进行搅拌加热;
(2)当上层反应器中的温度到达28~30℃时,加入缓慢催化剂;使催化剂与反应液混合均匀;
(3)然后进行催化反应,而后得到初步反应液;
催化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时间为7~10h,反应温度为40~50℃,
(4)将初步反应液进行抽滤;得到次级反应液;
(5)将次级反应液通过上层反应器的底部阀板进入到下层反应器中,进行搅拌以及加热蒸馏,即得到烷基苯酚甲醛树脂。
所述的加热温度为115~125℃;
所述的烷基苯酚可由烷基化催化剂存在下,用二异丁烯(或三聚丙烯、四聚丙烯)使苯酚烷基化,得到烷基苯酚;
所述的甲醛的质量百分数为35%;
所述的溶剂为甲醇或者甲醇的水溶液;
所述的烷基苯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1.4~1.6;优选为1∶1.5;
所述的催化剂为阴离子交换树脂,优选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当量大于5;
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烷基苯酚质量的82~88%,优选为85%;
所述的反应装置由上层反应器和下层反应器组成,下层反应器位于上层反应器的下部;上层反应器的上阀板和下层反应器的下阀板之间通过管道相连,管道中间设有中阀板,中阀板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滤网;
所述的滤网为两个以上;
所述的阀板控制上下层反应器的反应液的流动;
所述的滤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洗;有利于反应杂质的去除;这是本发明的亮点之一。
该树脂颜色为黄色到褐色透明块状固体,其软化点为80~1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该树脂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补强剂,可用于轮胎,运输带等领域。
(2)该树脂可溶于醇类,脂类等,使用方便;
(3)该树脂制备过程一体化进行,节约资源,避免污染环境;
(4)该树脂应用广泛,可应用各种化工物料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有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进料口,2上层反应器,3蒸馏器,4搅拌棒,5支架,6搅拌桨,7下层反应器,8热电偶,9出料口,10下出气口,11下阀板,12中阀板,13滤网,14上阀板,15上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用的反应装置:由上层反应器2和下层反应器7组成,下层反应器位于上层反应器的下部;上层反应器的上阀板14和下层反应器的下阀板11之间通过管道相连,管道中间设有中阀板12,中阀板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滤网13;
所述的滤网为两个以上;
所述的上层反应器还分别设有进料口1和上出气口15;
所述的上层反应器和下层反应器还设有一个热电偶8,用来加热反应液;
所述的上层反应器和下层反应器还设有一个搅拌器,其中搅拌器的支架5固定在上层反应器和下层反应器的顶板上,搅拌棒4下端连接搅拌桨6;
所述的下层反应器还分别设有出料口9和下出气口10;
所述的下层反应器还分别设有蒸馏器3;为常用化工蒸馏器3;
所述的阀板控制上下层反应器的反应液的流动;
所述的滤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洗;有利于反应杂质的去除;
实施例1
一种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将烷基苯酚,甲醛,溶剂依次加入到反应装置的上层反应器中,进行搅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曦,未经陈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