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寡肽的阳离子脂质衍生物及在药剂制剂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1054.X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孙琼;莫然;崔烨;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68 | 分类号: | C07K5/068;A61K47/42;A61K48/00;A61K9/127;A61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孙立冰 |
地址: | 2111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寡肽 阳离子 衍生物 药剂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辅料与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寡肽阳离子脂质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其作为药物载体在制剂中的应用如组装成脂质体、胶束。
背景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库的建立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阐明,疾病的基因治疗应运而生。目前,基因治疗已发展为当代医学和生物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多数基因药物的作用靶点位于肿瘤细胞内的胞质、细胞器或细胞核,因此,如何将治疗基因药物导入人体乃至病变部位就成为了医学、生物学和药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基因药物一般为质粒DNA、寡核苷酸、小干扰RNA等,其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很难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导致靶器官或组织生物利用度极低,极大地限制了基因药物治疗优势的发挥。因此,体外合成的基因药物分子在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使用安全而有效的载体将其传送到体内,将基因药物输送到细胞胞质发挥治疗作用。纳米载体进入细胞的主要机制是内吞。内吞形成的溶酶体中存在的各种酶尤其是核糖核酸酶(RNase)可使载体及基因药物发生降解或破坏。因此,载体必须具有三种基本的功能,即(1)保持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输送基因药物到靶组织;(2)易于被靶细胞内吞入胞;(3)安全从溶酶体中逃逸到胞质并释放基因治疗药物。
目前用于基因药物传递的载体主要包括病毒性和非病毒性载体。病毒载体虽然具有高转染活性,但其免疫毒性极大地限制了应用。非病毒性载体具有低毒,易于合成,免疫反应低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一般为阳离子性载体,包括阳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纳米粒,其可以与基因药物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形成紧密的复合物,通过胞吞途径进入胞内。其中,阳离子聚合物主要有聚乙烯亚胺(PEI)、聚左旋赖氨酸(PLL)、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聚氨基酯、聚脒和树形分子聚酰胺胺(PAMAM)等,但是阳离子聚合物表面往往带有过量正电荷,粒径很大且不易控制,当进入血液系统中后会和带负电的血清蛋白质结合,导致血液毒性。阳离子纳米载体具有分子量小且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在肿瘤化疗及基因给药方面有广泛的研究。阳离子载体的正电荷可以与细胞膜负电荷产生静电作用,容易被内吞进入细胞。另一方面,阳离子载体能结合内涵体中的质子,发生“质子海绵作用”,逃逸出溶酶体,使载体安全到达胞质或其他细胞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的阳离子脂质衍生物,由谷氨酸(或天冬氨酸)-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组成亲水头基,由双长链烷烃(正辛醇-正十三醇,油醇,亚油醇)组成疏水尾(结构式I)。或由甘氨酸(或苯丙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酪氨酸)-赖氨酸组成亲水头基,由单链烷烃(胆固醇,正辛醇-正二十醇,油醇,亚油醇)组成疏水尾(结构式II)。此外,将衍生物中的氨基酸赖氨酸用碱性氨基酸组氨酸、精氨酸或其组合替代,可以得到一系列其他阳离子脂质衍生物。
本发明的基于寡肽阳离子的结构式(I)或(II)的脂质衍生物如下:
其中n=1或2
R=-(CH2)x-CH3,x=7-12、-(CH2)x-CH=CH-(CH2)y-CH3,x=8,y=8或-(CH2)x-CH=CH-CH2-CH=CH-(CH2)y-CH3,x=8,y=5;
R2=-(CH2)n-CH3,n=7-19、-(CH2)n-CH=CH-(CH2)m-CH3,n=8,m=8、-(CH2)n-CH=CH-CH2-CH=CH-(CH2)m-CH3,n=8,m=5或
本发明的寡肽阳离子脂质衍生物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