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体净化的多滤层颗粒床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1352.9 | 申请日: | 201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云;吴达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30 | 分类号: | B01D46/3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体 净化 多滤层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床,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气体净化的多滤层颗粒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但是在工业生产中带来的粉尘也很多,这些粉尘主要存在于气体中,因此就需要设置相应的除尘装置。颗粒床过滤除尘装置因可以采用耐高温的滤料,如石英砂等,在高温气体除尘领域有独特优越性。颗粒床通常由细颗粒的过滤层和粗颗粒的稳流层组成,在过滤和清灰时,稳流层颗粒始终静止不动,一方面保证气流均匀,过滤效率高,另一方面使得过滤层的细颗粒与分布器相隔离,以防止细颗粒过滤层从套管的内管带出,而清灰时不产生沟流破坏颗粒床;过滤层颗粒采用上轻下轻、上粗下细,自然分层,使得反吹时,过滤层上部流化、中部微流化、下部不流化,以提高过滤效率,减小反吹气量,并防止过滤层颗粒嵌入稳流层。目前,颗粒床普遍采用粒度均一的铁矿砂作为稳流层,但是由于铁矿砂颗粒不规则且多棱角,这就造成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间隙不匀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造成稳流层透风不匀称,风速不稳定、变化大且无规律性,长期使用容易破坏上方的过滤层结构,从而造成颗粒床过滤精度变差,过滤阻力波动大(1kpa~3kpa),过滤效果时好时坏,排放浓度波动大且不可掌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空气净化装置的正常使用。
申请日为2004年11月22日专利号为ZL200410084485.3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颗粒床气体净化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布风器和位于布风器之上的颗粒床,所述颗粒床由过滤层和稳流层组成,所述稳流层可采用铁矿砂、卵石、砾石或氧化铝球等,若稳流层采用铁矿砂、卵石、砾石或陶粒等不规则颗粒时,上述透风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若稳流层采用规则的氧化铝球时,由于氧化铝球成本较高,这就增加了颗粒床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空气净化装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气体净化的多滤层颗粒床,其布风均匀、风速稳定、过滤阻力稳定,大大提高了颗粒床的过滤精度,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能耗也大大减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气体净化的多滤层颗粒床,它由过滤层和稳流层组成,所述过滤层至少由上、下两层滤料组成,其特点是:所述稳流层为上下两层结构,稳流层的上层选用粒径1~6mm、颗粒密度1500~3000kg/m3的氧化铝球,所述稳流层上层的厚度为20~60mm,稳流层的下层选用粒径4~12mm、颗粒密度1200~1800kg/m3的石英砂或海砂,所述稳流层下层的厚度为80~180mm。
所述过滤层的上层滤料选用粒径1~6mm、颗粒密度为70~90kg/m3的膨胀珍珠岩颗粒,过滤层上层滤料的厚度为100~200mm,而过滤层的下层滤料选用粒径0.3~1.5mm、颗粒密度为1200~1500kg/m3的石英砂或海砂,过滤层下层滤料的厚度20~80mm。
所述稳流层下层的氧化铝球替换为氧化锆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用于气体净化的多滤层颗粒床,其稳流层为上下两层结构,稳流层上层为氧化铝球层,稳流层下层为石英砂或海砂层,与单纯的氧化铝球层相比,大大降低了颗粒床的生产成本;与单纯铁矿砂层相比,其布风均匀,风速稳定,其过滤精度可提高到0.1μm,过滤阻力可稳定在1600pa~2500pa之间,同时反吹时间大大缩短,反吹周期延长一倍,风机能耗大大降低,排放浓度控制在<10mg/nm3,而且由于风速稳定,风机使用的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延长了风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某些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铁矿砂会发生氧化表面形成氧化物,会对稳流层的透气性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多滤层颗粒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气体净化的多滤层颗粒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膨胀珍珠岩层1
石英砂或海砂层I2
铁矿砂层3
氧化铝球层4
石英砂或海砂层II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3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作业管理方法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