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可入肺颗粒物口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1581.0 | 申请日: | 201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国元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51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可入肺 颗粒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护口罩,尤其涉及一种由驻极体滤层材料制成的防PM2.5口罩,属于卫生防护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目前,由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空气中飘浮大量的悬浮颗粒,在一、二线城市或工业集中汽车拥有量高的城市和地区,空气中大量的悬浮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空气污染,一般采用佩带口罩防护,但现用的口罩对PM2.5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没有防护效果,也不具有杀毒灭菌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用防护口罩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驻极体滤层材料和绵布材料制作的具有阻挡空气中PM2.5悬浮颗粒和杀毒灭菌功能的防护口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防PM2.5口罩体由氟塑料驻极体滤层材料和绵布材料制成,包括口罩内层材料、口罩外层材料和设置在内层和外中间的氟塑料驻极体滤层材料。
所述的驻极体材料是对氟塑料等材料,在强外电场等因素的作用下,极化并能长期存储电荷。在氟塑料驻极体材料中存在静电场,材料上众多的纳米级孔隙类似无数个无源集尘电极,当空气中的微米、亚微米或纳米级悬浮颗粒,随空气通过这些孔隙时被阻挡在滤层外,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捕获,空气中的中性微粒子在通过驻极体材料滤层时因感应或极化而成为偶极子,也被有效的阻挡和捕获。
细菌病毒具有天然的驻极态(带负电),通常依附在悬浮颗粒上随空气流动传播,当它们通过驻极体滤层材料时同悬浮颗粒一起被驻极体滤层材料阻挡或捕获无法随空气进入体内。驻极体滤层材料产生的静电场和微电流会损伤细菌病毒的细胞膜,破坏细菌病毒的表面结构,刺激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异,导致细菌病毒死亡。
所述的氟塑料为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代乙丙烯(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或聚四氟乙烯(PTFE)和全氟代乙烯(FEP)的复合材料。
所述的氟塑料驻极体滤层材料是由上述氟塑料加工制成的多孔隙薄膜材料或多孔隙海绵材料,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等驻极技术处理,使其成为驻极体材料,所述的薄膜材料或海绵材料孔隙的直径为纳米级。
所述的氟塑料薄膜或海绵驻极体材料上设有众多的纳米级孔隙,有其良好的气流性,具有低流阻、防尘灭菌功效,在净化空气方面有优异的特性,而且还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不溶于水和酒精等溶剂,无毒无害,性能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优异的防尘和杀毒灭菌功效,对空气中的微米、亚微米或纳米级悬浮颗粒和中性微粒子的过滤效率极高,可阻挡PM2.5悬浮颗粒随空气进入体内,对依附在悬浮颗粒上随空气传播的细菌病毒灭杀效果极强,而且气体阻力在236Pa左右,适合在PM2.5超标的空气环境下佩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PM2.5口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PM2.5压膜口罩示意图。
图中,1口罩体、2外层材料、3滤层材料、4内层材料、5缝合线、6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防PM2.5口罩体(1)包括外层材料(2)、滤层材料(3)、内层材料(4)构成,外层材料(2)、内层材料(4)采用棉布等纤维材料,滤层材料(3)采用氟塑料驻极体薄膜材料,按照设计款式和规格将外层、内层棉布等纤维材料和氟塑料驻极体薄膜材料剪裁后,沿口罩体(1)环边机缝合线(5)加工制成,口罩体(1)两侧分别设置佩带系带(6)。
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发明防PM2.5口罩体(1)由外层材料(2),滤层材料(3)、内层材料(4)构成,外层材料(2)、内层材料(4)采用棉布等纤维材料,滤层材料(3)采用氟塑料驻极体海绵材料,按照设计款式和规格将外层、内层棉布等纤维材料和氟塑料驻极海绵材料剪裁后,沿口罩体(1)环边机缝合线(5)加工制成,口罩体(1)两侧分别设置佩带系带(6)。
实施例3,如图2所示,本发明防PM2.5压膜口罩体(1)包括内层材料(4)、滤层材料(3)构成,内层材料(4)采用棉布等纤维材料,滤层材料(3)采用氟塑料驻极体海绵材料,在棉布等纤维材料上热压氟塑料驻极体薄膜形成复合材料,按照设计款式和规格将复合材料剪裁后,环边机缝合线(5)制成,口罩体两侧分别设置系带(6)。
实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为典型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涉及本发明揭露的原理,材料的变化、变形、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国元,未经徐国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