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轮串列式绳状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1696.X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政才;刘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串列 式绳状 机器人 | ||
1.一种主动轮串列式绳状机器人,以绳状轮式运动构型进行运动,包括:头部防护外壳(1)、头部传感器模块(10)、多个运动单元模块(30)和尾部通信模块(80)、差动轮支架(3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传感器模块(10)带有的激光雷达(12)绕轴向旋转;每两个运动单元模块(30)之间和运动单元模块(30)与头部传感器模块(10)之间通过基于两面伞齿轮的差动轮系相连;两个相邻模块中的一个模块可相对另一个模块进行上、下、左、右摆动,但相邻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不能相对另一个绕轴向旋转;
所述的多个运动单元模块(30)位于外径位置的各个组成单元,在模块内部机械的驱动下绕轴心进行连续旋转,形成车轮,其轮轴与绳状机器人纵轴重合;
所述的尾部通信模块(80)设有无线电天线(81);
所述的头部防护外壳(1)上带有摄像机窗口(11)和激光雷达(12),摄像头(71)与激光雷达(12)固连,头部防护外壳(1)与头部前端罩(14)相连,头部前端罩(14)通过头部环形外壳(15)与头部后端罩(16)相连,头部和第一个运动单元之间通过关节连接器(483)相连;视觉处理电路板(73)通过主连接杆(46)与动作段后端盖(47)相连接组成头部机身,视觉扫描驱动电机(72)带动车轮驱动内齿轮(36)旋转,与车轮驱动内齿轮(36)固连的后防水轴承(35)外径和头部后端罩(16)、头部环形外壳(15)、头部前端罩(14)以及前防水轴承(34)外径随之转动,带动头部防护外壳(1)、激光雷达(12)和摄像头(71)一同旋转;
所述的运动单元模块包含动作段后端盖(47)和动作段前端盖(33),两者通过主连接杆(46)连接,关节驱动电机(A44)和关节驱动电机(B43)与动作段前端盖(33)连接;车轮驱动电机(45)与动作段后端盖(47)连接;动作段前端罩(3)和动作段后端罩(31)与鳞片固定环(61)相固连;动作段前端罩(3)与前防水轴承(34)外径相固连,动作段后端罩(31)与后防水轴承(35)外径固连;后防水轴承(35)的内径与动作段后端盖(47)固连;前防水轴承(34)的内径与动作段前端盖(33)固连,倾斜鳞片(6)固定在鳞片固定环(61)上,并与运动单元模块(30)的端面呈大于0度的夹角,相邻两个运动单元的倾斜鳞片(6)倾斜方向相反;
差动轮支架(38)与动作段前端盖(33)固连;驱动伞齿轮(A411)与关节驱动电机(A44)的输出轴固连,驱动伞齿轮(B41)与关节驱动电机(B43)的输出轴固连;差动伞齿轮(A39)与差动伞齿轮(B40)通过差动轮中心轴(482)与差动轮支架(38)相连接;关节连接器(483)与中心伞齿轮(48)固连,同时与另一个运动单元的后端盖紧固片(53)相连接;后防水罩连接环(37)与后防水轴承(35)内径相连,前防水罩连接环(32)与前防水轴承(34)内径相连;中心轮支架(481)与差动轮中心轴(482)通过轴承相连,中心伞齿轮(48)与中心轮支架(481)通过轴承相连,并且与差动伞齿轮(A39)和差动伞齿轮(B40)啮合;驱动伞齿轮(A411)与差动伞齿轮(A39)啮合,驱动伞齿轮(B41)与差动伞齿轮(B40)啮合;轮系保护板(49)固定在差动轮支架(38)与前防水罩连接环(32)上;关节防水罩(2)固定在前后两个运动单元模块(30)的后防水罩连接环(37)和前防水罩连接环(32)上;
所述的尾部天线(81)通过天线倾斜轴(84)连接在最后一个运动单元的后端盖紧固片(53)上,配重模块(85)通过天线俯仰轴(87)与天线支撑架(83)相连接,无线电天线(81)固定在配重模块(85)上,两者组成的共同体可绕天线俯仰轴(87)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轮串列式绳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状轮式运动构型进行运动的通用姿态描述函数为:
该姿态描述函数由若干条直线和若干条空间曲线组成,其中,xn、yn、zn(n∈[0,m])代表各条直线经过的点,Mn、Nn、Pn(n∈[0,m])代表各条直线的方向向量;Am+k、Bm+k、Cm+k(k∈[0,p])为平面方向参数,xm+k、ym+k、zm+k(k∈[0,p])代表了各平面所经过的空间一点;ai+p、bi+p、ci+p(p∈[0,+∞])为各个空间椭球面参数,xi+p、yi+p、zi+p(p∈[0,+∞])代表空间椭球面中心偏移量;改变姿态描述函数的参数可以形成U型、S型、N型、W型、O型典型运动构型,或典型运动构型相互组合的形式,绳状机器人通过运动拟合方式去模拟姿态描述函数所呈现的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6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转向机构载荷模拟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针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