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62237.3 申请日: 2012-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3304609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8
发明(设计)人: 姚新生;彭涛;高昊;朱钦昌;陈少丹;李婷;肖高铿;吴红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暨南大学
主分类号: C07H17/07 分类号: C07H17/07;C07H1/08;A61K31/7048;A61P31/22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莫瑶江;刘明星
地址: 51053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鱼腥草 素杂合黄 酮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简称HS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体。HSV呈球形,完整病毒由核心、衣壳、被膜及囊膜组成。核心含双股DNA,缠绕成纤丝卷轴。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直径为100nm。衣壳外一层被膜覆盖,厚薄不匀,最外层为典型的脂质双层囊膜,上有突起。有囊膜的病毒直径为150~200nm。囊膜表面含gB、gC、gD、gE、gG、gH糖蛋白。HSV基因组为一线性DNA分子,由共价连接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组成。每片段均含有单一序列和反转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72个基因,共编码70多种各异的蛋白质,其中除24种蛋白的特性还不清楚外,有18种编码蛋白组成病毒DNA结合蛋白及各种酶类,参与病毒DNA合成,包装及核苷酸的代谢等。

单纯疱疹病毒(HSV)主要有两个血清型:HSV-1和HSV-2。HSV-1主要侵犯躯体腰以上部位,可引起口腔、唇、眼、脑及腰以上部位感染,多为隐性感染,并不表现出症状;HSV-2侵犯躯体腰以下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它是引起性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人类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该病毒存在于病人、恢复者或者是健康带菌者的水疱疤液、唾液及粪便中,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HSV感染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通过接触传播侵犯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的传染病。

HSV感染是人类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感染部位广泛,常发于癌症或其他慢性病,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中。现已证实,HSV感染与先天畸形、流产、宫颈癌、脑炎、新生儿疾病、性病等10多种疾病有关。虽然HSV感染多呈隐形,在过去的10年里,在免疫缺陷病人中感染率越来越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从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研究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以碘苷(idoxuridine,IDU)为代表的早期抗疱疹病毒药物,选择性低,对正常细胞毒性大,目前临床上极少用于疱疹感染的治疗。80年代,核苷类药物的出现开创了抗疱疹病毒药物的新时代,阿昔洛韦(Acyclovir,ACV)的研制成功,开辟了抗疱疹病毒治疗的新里程。该药在感染细胞内被疱疹病毒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为单磷酸盐,再进一步被细胞核苷激酶转化为二磷酸、三磷酸化合物,模拟核苷酸,对病毒DNA聚合酶产生较强抑制作用。它选择性高,对正常细胞毒性小,是抗单纯疱疹病毒的首选药。但阿昔洛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15%~30%,长期使用有一定副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并可造成病毒胸苷激酶突变,产生耐药株。虽然核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但其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活性强,停药后不容易复发,且尚未有安全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问世,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用药。据文献报道,目前已研发出非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如膦甲酸钠和多可沙诺等)和抗生素类抗疱疹病毒(如fattiviracins和17997)等抗疱疹病毒药物。膦甲酸钠可用于对核苷类药物耐药或过敏的疱疹病毒感染者,也可用于AIDS患者的疱疹病毒感染,但停药后病情会反跳,且不能清除潜伏感染的病毒,在临床上使用较少;fattiviracins是经抗疱疹病毒模型筛选出的广谱抗病毒抗生素,但其体内抗病毒效能尚未得到证实,临床上尚未得到使用。目前临床上仍未有安全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筛选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势在必行。

尽管国内外研究的抗病毒药物较多,但过渡到临床治疗全身性感染的药物有限,耐药现象严重。开发利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从中草药寻求更新更好的抗HSV药物已成为当前抗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对中药的抗病毒作用认识已久,迄今已发现100多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目前,在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的指导下已经筛选出一批具有较好抗HSV作用的中药。如鸡血藤、大黄、虎杖、黄芪、芍药等中药的提取物或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HSV活性,但其多为中药提取物,其抗病毒机制不清,机理不明,有效成分的分析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成分的确定、结构与功效的关系,有效成分间相互作用尚有待深入研究。因此,采用现代科学手段,以活性追踪为指导,从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中药寻找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暨南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