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井站放空系统及焚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2500.9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淑珍;李尹建;陈玉梅;王海波;胡道华;谢小琴;院振刚;张新岭;谭泉玲;肖燕;岳良武;韩晓铃;周丁;周堰文;江兵;宋清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地址: | 61001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井站 放空 系统 焚烧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井站放空系统及焚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井站放空焚烧工艺通常是在单井站中设置高空放空火炬,一旦出现工艺气体放空,放空气体的点火程序自动启动,点燃20米或更高处的放空气体。在这种方式中,必须设置高度与放空管匹配的塔架或通过提高放空管的强度、设置绷绳来保证放空管的自身稳定。同时,为了防止放空火炬火雨的发生,在工艺放空系统中还必须设置气液分离器,以便分离出工艺气体中的带液。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井站新型放空系统及焚烧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井站放空系统,包括放空气管道和焚烧池,在放空气管道末端设置有火炬头,火炬头下方两侧各设置一个电点火燃烧器;火炬头中心标高距焚烧池的池底1~1.5米距离,电点火燃烧器中心标高位于火炬头中心标高下200毫米左右;所述电点火燃烧器带有热电偶火焰检测器,通过点火电缆与现场控制柜连接;在放空气管道上设置有阻火器、爆破片和流量开关;所述爆破片和流量开关分别通过控制电缆与现场控制柜连接;现场控制柜通过控制电缆与设置在燃料气管道上的防爆电磁阀连接;焚烧池壁面从上到下依次铺有卵石层、土层和钢板层。
所述电点火燃烧器设置在火炬头正下方左右成30度角的位置。
所述卵石层厚度大于400毫米,所述土层厚度大于200毫米,所述钢板层厚度为8~10毫米。
所述卵石层的卵石粒径为200~30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井站放空焚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焚烧池:
焚烧池长12~16米、宽5~7米,在长度方向上左右各2~3米放坡,中间为水平,宽度方向上左右各1~1.5米放坡,中间为水平;焚烧池壁面从上到下依次铺有卵石层、土层和钢板层,各层应满铺“ ”形,焚烧池的底部至周边地坪高度大于等于2.2米;
2)将燃料气系统的过滤、调压、电磁阀和点火系统的现场控制柜撬装成一个整体;
3)在放空气管道上设置阻火器和爆破片;
4)将放空气管道上的爆破片状态、流量开关状态、燃料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开关信号、电点火燃烧器上的点火信号、火检信号上传至现场控制柜;
5)现场控制柜根据放空气上的流量开关信号实现电点火燃烧器的点火控制;
6)如果连续点火3~5次没有点燃,则立即发出点火不成功报警。
当单井站产量达到10万方/天时,焚烧池的底部至周边地坪高度大于等于2.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燃料气系统的过滤、调压、电磁阀和点火系统的现场控制柜撬装成一个整体;放空气管道上安装有爆破片和流量开关,流量开关状态、燃料管线上的电磁阀开关信号、电点火燃烧器上的点火信号、火检信号等都上传至现场控制柜,大大减少了现场的安装工作量。
放空的工艺气体不需要设置放空气液分离器,放空气体管道上设置阻火器,阻火器并联一个爆破片;简化了放空工艺系统、减少了放空系统的安装占地。
放空工艺管线不再通过设置放空立管把放空气体引至高空排放,而是在地面设置适当大小的放空焚烧池,放空气体直接引至焚烧池并在焚烧池内实现完全焚烧。
放空管道直接埋设在地下,接至放空池,放空管道不需要设置塔架,或设置绷绳来保证放空管的自身稳定。
焚烧池底部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了放空气体安全燃烧,即使出现放空气带液的情况,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本发明后,放空系统的投资比以前减少60%以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井站放空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火炬头1、电点火燃烧器(带热电偶火焰检测器)2、防爆电磁阀3、过滤器4、爆破片5、阻火器6、现场控制柜7、远程控制柜8和焚烧池等,其中:
在放空气管道末端设置火炬头1,火炬头正下方左右成30度角的位置各设置一个电点火燃烧器2。火炬头1中心标高距焚烧池的池底1~1.5米距离,电点火燃烧器2中心标高位于火炬头中心标高下200毫米左右。放空气管道和点火部分设置在长方型焚烧池的短边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