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559.8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田;沈永龙;杨文平;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2405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瘤背石磺 幼体 人工 培育 方法 | ||
1. 一种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孵幼箱和培养箱浸泡在100~200mg/L的KMnO4的溶液中消毒1~3小时;准备孔径为1.0~1.5mm的海绵条,将海绵条用1~2mg/L碘海水溶液消毒5~20分钟;准备盐度为16~25的消毒海水;
b、将消毒海水倒入孵幼箱与培养箱中,用增氧机给孵幼箱和培养箱中的消毒海水增氧,使得孵幼箱和培养箱中消毒海水溶氧量≥5mg/L,孵幼箱和培养箱中的水体温度控制为28~30℃,孵幼箱和培养箱中的光照强度均控制为500~1000LX;
c、将瘤背石磺受精卵投入到孵幼箱中,每升消毒海水对应投入10~15g瘤背石磺受精卵,定期检查孵幼箱中水体情况,当检查发现孵幼箱中水体有瘤背石磺幼体出膜时立即投入已消毒的海绵条;
d、当每立方厘米海绵条附着的瘤背石磺幼体个数超过150个时,轻轻挤压海绵条,使得海绵条内挤出的水伴着瘤背石磺幼体流入培养箱的水体中,每升培养箱的水体中投入3~5万个瘤背石磺幼体并每天换水,瘤背石磺幼体从孵幼箱转移到培养箱后的7天内,每天饵料投喂量为小球藻20~25万细胞/mL水体、球等鞭金藻4~5万细胞/mL水体和牟氏角毛藻4~5万细胞/mL水体;瘤背石磺幼体在培养箱中8~15天,每天投喂量为小球藻15~20万细胞/mL水体、球等鞭金藻8~10万细胞/mL水体和牟氏角毛藻8~10万细胞/mL水体;瘤背石磺幼体在培养箱中15~24天,每天投喂量为小球藻10~15万细胞/mL水体、球等鞭金藻10~15万细胞/mL水体和牟氏角毛藻10~15万细胞/mL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所述的海绵条尺寸为:长20cm×宽2cm×厚0.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培养箱的水体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总体积的10%~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瘤背石磺幼体从孵幼箱转移到培养箱7天后,每天在培养箱内加入庆大霉素,培养箱内每升水体对应加入0.08~0.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中,瘤背石磺幼体从孵幼箱转移到每个培养箱的时间均控制在24小时之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所述消毒海水为消毒天然海水,具体消毒方法为:天然海水内溶解进固体碘后得到碘含量为1~2mg/L的消毒天然海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背石磺幼体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所述消毒海水为消毒人工海水,具体消毒方法为:将曝气12~24小时自来水煮沸并冷却至常温,然后加入海水精配制成所需盐度的消毒人工海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5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动防污功能的气敏报警器
- 下一篇:多级密封可调节全通径井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