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RNA病毒siRNA分子的设计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63237.5 申请日: 2012-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2643815A 公开(公告)日: 2012-08-22
发明(设计)人: 周俊芳;华修国;崔立;房文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113 分类号: C12N15/113;C12N15/63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谢文凯
地址: 20009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rna 病毒 sirna 分子 设计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RNA干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RNA病毒siRNA分子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RNA类病毒种类很多,分布广泛,水生和陆生动物以及人类均有感染。如对水生养殖虾类造成严重威胁的桃拉病毒(TSV)、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r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和对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危害巨大的流感病毒(Flu virus)、人甲型肝炎病毒(HAV)、艾滋病毒(HIV),以及各种冠状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由于RNA病毒在RNA的复制过程中,其错误修复机制的酶的活性很低,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其变异很快;而疫苗是要根据病毒的固定基因或蛋白进行开发制作的,所以RNA病毒疫苗较难开发!

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以短双链RNA(siRNA)代替传统反义核酸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自2002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10大突破以来,已经被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到了基因功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热门领域,并为疾病基因治疗、抗病毒感染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对于传统基因治疗对基因水平上的敲除,整个流程设计更简便,作用更迅速,效果更明显,成为研究人员公认的高效特异、经济便捷的研究工具,在细胞水平和动植物体内均表现出高效特异的抗病毒能力。由于RNA干扰技术是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直接靶标是病毒转录产生的mRNA,那么对于RNA病毒尤其是正链RNA病毒而言,RNA干扰技术就可直接降解病毒基因,因此RNAi技术对于RNA类病毒的防治而言无疑是一个上佳之选。许多研究结果也证实,RNA干扰技术抗病毒领域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但是,由于抗病毒用siRNA仅仅是21个碱基对的短小序列,根据常规的小RNA设计原则,多数病毒基因组将产生成百上千个候选siRNA。尤其是像冠状病毒科成员那样的基因组巨大的RNA病毒,根据常规设计原则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来筛选在实际应用中能高效抗病毒的siRNA(由于目标RNA的空间结构等原因,导致许多理论上符合“有效”原则的siRNA在实际应用中无效或低效)。因此,如何有效缩小高效siRNA的筛选范围一直是RNA干扰技术研究人员探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有效降低RNA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本,使其最终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RNA病毒siRNA分子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设计的siRNA分子,将在保证获得高效抗病毒siRNA的前提下,大幅缩小RNA分子筛选范围,显著降低抗病毒研究和应用成本,有利于RNA干扰技术在抗RNA病毒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本发明中一种抗RNA类病毒siRNA分子的设计方法,包括:

(1)在RNA病毒的基因组中选择序列保守的病毒酶的编码基因作为siRNA的靶标;

(2)利用siRNA设计软件生成抗RNA类病毒的小RNA分子;

(3)根据siRNA设计规则,筛选理论上高效的siRNA用于实验研究。

所述步骤(1)中的序列保守的RNA病毒酶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

所述步骤(3)中的小RNA分子的抗病毒应用形式为,把小RNA分子构建成含RNA聚合酶III启动子U6的表达质粒。

表1是shRNA在TGEV不同结构基因和RdRP基因上的靶向序列。其中,shP1和shP2靶向TGEV RdRP基因,而shS1、shS2、shM、shN1和shN2分别靶向TGEV的不同结构基因;shT靶向与TGEV基因没有同源性的一段任意序列,用作显示shRNA干扰特异性的对照。

表1

我们通过对RNA病毒——TGEV进行细胞水平的RNA干扰研究发现,在分别靶向病毒RdRP基因和结构蛋白基因的siRNA中,两个靶向RdRP的小RNA表现出远远高于其他siRNA的抗病毒效果。随后在小型猪体内水平进行的抗病毒应用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两个siRNA分子抗病毒的高效性和特异性。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3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