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4806.8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显明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具体讲是涉及一种用于新排风系统、空调系统热回收设备的热管,其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大型公建、企事业单位对节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采用新排风、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中,新风由室外引入室内,经过冷(热)处理,将舒适温度的空气送入各区域,同时各区域的回风、排风通过风机排到室外。对于冬季较冷或夏季较热的天气而言,为处理室外空气以达到室内温度需求而使用的能源相当高,而排掉的空气温度又比较接近室内的温度,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热管技术被公认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传热新技术,在空间技术、电器工业、核电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动力机械、工业余热回收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热管工作时利用了三种物理学原理:⑴在真空状态下,液体的沸点降低。⑵同种物质的汽化潜热比显热高的多。⑶多孔毛细结构对液体的抽吸力可使液体流动。现阶段市场主要使用转轮式、板式热交换器作为热回收机组的核心部件,而上述两种设备都有一定的技术缺陷,而热管集所有热交换器的优点与一身,所以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要是提供一种高导热效率的热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热管,其包括管壳、管芯、工作液和蒸汽腔;采用纯铜材料作为管壳,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作为管壳内壁衬里,将管壳内壁加工为轴向槽道表面,在管壳内插入同心的内热虹吸管作为管芯,管芯为圆柱形,其内部中空形成蒸汽腔,管壳与管芯之间的空隙装载工作液。
所述管壳分为蒸发段、隔热段和凝结段。
所述工作液为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所述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为甲烷与甲烷族物质在常温,1.1~1.2Mpa下混合得到。
通过实验实验研究可知:所述管壳与管芯之间的空隙中装有的工作液的百分比优选为35%,热管的传热效率最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工作液为液态,工作液在蒸发段吸收热量后相态转变为气态,气态工作液通过隔热段流向凝结段,工作液在凝结段释放热量后相态转变为液态,液体工作液由管壁回流至出发点。
所述不同管径的热管管壳面热流密度不同,其数据见表1。
表1不同管径的热管管壳面热流密度数据
其中:η表示充液量,d表示热管管壳长度,q表示热流密度。
所述蒸发段与凝结段长度比不同,热管传热功率不同,其数据如表2.
表2蒸发段与凝结段长度比不同,热管传热功率数据
其中:R表示蒸发段与凝结段长度比,η表示冲液率,Q表示传热功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新型多孔陶瓷材料作为热管内壁衬里,最大程度上减小工作液接触热阻,而且由于陶瓷价格较低,新材料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热管的成本,使用寿命也得以增长;同时我们将热虹吸管的内壁加工为轴向槽道表面,提高热虹吸管的换热系数;在热虹吸管内插入同心的内热虹吸管,强化内部传热。通过技术改良,新型热管的显热回收效率高达70%以上,使用寿命比普通热管延长2-4年,热管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的汽、液相变传热,热阻很小,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热管内腔的蒸汽是处于饱和状态,饱和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温降亦很小,热管具有优良的等温性;热管可以独立改变蒸发段或冷却段的加热面积,可以改变热流密度;其内部循环动力是毛细力,任意一端受热就可作为蒸发段,而另一端向外散热就成为冷凝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充液率与传热效率的变化曲线。
图中: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5、蒸发段,6、隔热段,7、凝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新型热管,结合附图1、2和3说明如下。
新型热管,其包括管壳1、管芯2、工作液4和蒸汽腔3;采用纯铜材料作为管壳1,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作为管壳1内壁衬里,将管壳1内壁加工为轴向槽道表面,在管壳1内插入同心的内热虹吸管作为管芯2,管芯2为圆柱形,其内部中空形成蒸汽腔3,管壳1与管芯2之间的空隙装载工作液4。所述管壳1分为蒸发段5、隔热段6和凝结段7;所述工作液4为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所述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为甲烷与甲烷族物质在常温,1.1~1.2Mpa下混合得到;通过实验实验研究可知:所述管壳与管芯之间的空隙中装有的工作液4的百分比为优选为35%,热管的传热效率最高,不同管径的热管管壳1面热流密度不同,蒸发段5与凝结段7长度比不同,热管传热功率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显明,未经刘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高效液晶旋光器件
- 下一篇:小儿疾病检查叩诊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