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账户提醒功能的手机及其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4931.9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Q2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富石律师事务所 31265 | 代理人: | 杨楠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账户 提醒 功能 手机 及其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具有账户提醒功能的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付时间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相关信息获得支付时间数据;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保存通过所述支付时间获取模块获得的支付时间数据;
最后还款日数据获取模块,用户获得最后还款日数据;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计算模块发送的最后还款日期数据;
提醒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存储模块中保存的最后还款日期数据并根据所述最后还款日期数据执行提醒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时间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短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含有支付信息的短消息;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短消息中提取所需要的支付时间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还款日数据获取模块是数据输入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还款日数据获取模块是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第一存储模块中保存的支付时间数据,根据所述支付时间数据计算出该笔支出的最后还款日期数据并发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模块,包括,
提醒规则输入单元,用于向手机输入提醒规则;
提醒时间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提醒规则计算出提醒时间T0;
第三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提醒时间T0;
比较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第三存储模块中的提醒时间T0,并将所述提醒时间T0和当前时间T 进行比较,当T = T0时,发出第一指令;
提醒执行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执行提醒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时钟单元,用于按照设定的频率向所述比较单元发送第二指令,所述比较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后,开始进行比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执行单元是显示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第二存储模块中的最后还款日期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进行显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执行单元是声音播放模块,用于读取第二存储模块中的最后还款日期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进行播放。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支付信息计算出还款金额数据;
第四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还款金额数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账户信息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信用卡账户信息;
第五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上述信用卡账户信息。
11.一种手机实现账户提醒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得并存储支付信息的步骤;
步骤2)根据支付信息计算并存储最后还款日的步骤;
步骤3)根据还款日进行提醒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接收包含有支付信息的短消息;
步骤12)从所述包含有支付信息的短消息中提取支付时间数据,并保存所述支付时间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用户自行计算出所述最后还款日再输入并存储到手机内。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手机计算出所述最后还款日期后再进行保存。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设定提醒规则;
步骤32)根据提醒规则计算并保存提醒时间T0;
步骤33)比较当前时间T和提醒时间T0,如果T=T0,则执行提醒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比较当前时间T和提醒时间T0,按照设定的频率执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设定为1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9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式秸秆收集装载机
- 下一篇: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