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蓑衣莲酮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损伤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753.1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廖尚高;王永林;王珍;张丽娟;王爱民;李勇军;李靖;兰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56 | 分类号: | A61K31/56;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蓑衣 制备 预防 治疗 损伤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蓑衣莲酮的用途。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蓑衣莲酮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损伤药物中的作用。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肝炎、酒精及药物中毒性肝病、全身疾病的肝脏损害及随之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已成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患。因此,保肝药在预防、治疗肝损害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保肝药品种繁多,作用各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疗效不确切,药理根据不足,存在不良反应等)。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中由药物(如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物、降血脂药、抗生素等)的不合理应用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报道显示,约25%爆发性肝衰竭患者和近50%肝功能异常患者与用药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肝损害的药物尤为紧迫。
急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均会使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增加。ALT主要存在于肝内,且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内,胞内/胞外浓度比为5000/1,在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胞内酶便会借助于浓度梯度而逸出,进入间质液和血循环。在肝细胞坏死时,更有较大量的酶进入周围血循环。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的ALT活性升高1倍。因此,AL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肝损害以细胞变性为主,大量未坏死的肝细胞过度生成ALT,以致血清中酶水平显著增高;而在重症肝炎时,肝细胞坏死、凋亡殆尽,无能力生成ALT,此时血清中酶值却正常或降低。AST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因此作为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辅助检查。
本发明中蓑衣莲酮(Auriculatone)是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化学实体,其分子式为C29H46O2,化学名为3β-hydroxy-17α-H,18β-H-28-norolean-12-ene-16-one,化学结构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蓑衣莲酮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损伤相关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所采用的蓑衣莲酮可以是从植物如雪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制备的药物可含有其它的保肝药物和药物赋形剂或载体。
所述的药物可制备成适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主要包括液体制剂、颗粒剂、片剂、冲剂、胶丸、胶囊、滴丸剂、缓释剂或注射剂。
制剂的给药形式主要包括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
AL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标,AST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可作为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辅助检查。本发明利用蓑衣莲酮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PAP)引起的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损伤模型明显的保护作用和对L-02细胞的极低毒性和促肝细胞增生作用,证实了蓑衣莲酮毒性小,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损伤药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蓑衣莲酮不同作用浓度下对APAP引起损伤的L-02细胞的ALT(谷丙转氨酶)活性。
图2为蓑衣莲酮不同作用浓度下对APAP引起损伤的L-02细胞的AST(谷草转氨酶)活性。
图3为蓑衣莲酮不同作用浓度下对L-02细胞的毒性(以细胞存活率表示)或促肝细胞增生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医学院,未经贵阳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