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964.5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学;陈蓬生;阎晋;陈奇峰;陈双莲;贾春江;段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壮丽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175/06;C09J11/00;C08G18/67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唐瑞玉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蒸煮无 溶剂 型复膜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包括A组分和B 组分,A组分是由多羟基化合物和多异氰酸酯基化合物反应而成的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B 组分是由一种以上的植物油多元醇、固化促进剂及合成改性剂混合而成, A组分与B组分按NCO:OH=1.05~1.7的比例进行混合配胶;其中A组分的多羟基化合物为分子量范围在600~2000的两官能度以上的聚酯多元醇及/或聚醚多元醇、以及一种以上的植物油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基化合物为芳香族及/或脂肪族及/或脂肪环族的多异氰酸酯;B组分的固化促进剂为两官能度以上的小分子多元醇,合成改性剂为一种以上的硅烷偶联剂与多元醇反应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多羟基化合物中,聚酯多元醇及/或聚醚多元醇占多羟基化合物总重量的比例为20%~80%,植物油多元醇占多羟基化合物总重量的比例为2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中,植物油多元醇占B组分总重量的比例为20~85%,固化促进剂占B组分总重量的比例为0.5%~8%,合成改性剂占B组分总重量的比例为10%~75%;在合成改性剂中,硅烷偶联剂占合成改性剂总重量的比例为10%~60%,多元醇占合成改性剂总重量的比例为40~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合成改性剂所用的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苯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合成改性剂所用的多元醇优选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聚己二酸1,6-丁酯(PHA)、聚ε-己内酯(PCL)、聚氧丙二醇(PPG)、聚氧乙二醇(PEG)、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蓖麻油、大豆油多元醇、棕榈油多元醇、甘油、乙二醇(EG)、丙二醇(PG)、一缩二乙二醇(DEG)或1,4-丁二醇(BD)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固化促进剂优选乙二醇(EG)、丙二醇(PG)、一缩二乙二醇(DEG)、1,4-丁二醇(BD)或甘油中的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中的植物油多元醇为官能度是2.5~3的蓖麻油多元醇、大豆油多元醇或棕榈油多元醇中的一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异氰酸酯基(NCO%)占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总重量的比例为4%~13%。
9.一种权利要求1-8所述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 将一种以上的两官能度及其以上的聚酯多元醇及/或聚醚多元醇和一种以上的植物油多元醇在105℃~120℃并且真空度为0.05~0.09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1~2小时,使多元醇的含水量小于0.05%,然后降温至50℃~60℃,加入多异氰酸酯基化合物并加大搅拌速度使其充分与多元醇混合,同时通入工业氮气进行保护,接着升温至70℃~90℃,反应2~4小时,得到A组分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
(2) 将植物油多元醇以及固化促进剂在105℃~120℃并且真空度为0.05~0.09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1~2小时,使其含水量小于0.05%,然后降温至50℃~60℃,加入合成改性剂,充分搅拌均匀并降温到室温,得到B组分;
(3)将A组分和B组分按NCO:OH=1.05~1.7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合成改性剂,其制备方法是将多元醇在105℃~120℃并且真空度为0.05~0.09M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1~2小时,使多元醇的含水量小于0.05%,然后降温至50℃~60℃,快速加入一种以上的硅烷偶联剂,接着快速装上冷凝设备,开启搅拌,通入工业氮气保护,升温至110℃~150℃进行反应,当发现有小分子醇馏出时,控制温度让小分子醇馏出速度适中,待体系中不再有物质馏出后,保温15分钟后停止搅拌与加热,待温度降至室温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壮丽彩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壮丽彩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9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