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6002.1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蒋珍菊;林芳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27;G01N2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电化学 生物 传感器 测定 牛乳 乳糖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乳业与乳制品加工业的产品质量和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乳中掺假、疫情控制、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乳类食品安全性存在重大隐患。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检测技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空壳奶粉、回收奶、形形色色的乳制品掺假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于乳制品安全的信任,大大的削弱了市场需求。因此,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方法。
目前我国检测乳制品中乳糖的标准方法有GB/T5413.5-2010《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乳糖、蔗糖和总糖的测定》以及SN/T 0871-2000《进出口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方法》。GB/T 5413.5-2010方法中规定了两种针对乳糖的测定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和莱因-埃农氏法,SN/T 0871-2000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乳粉中乳糖的含量。莱因-埃农氏法与分光光度法,一次只能测定小批量的样品,不适合多个样品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只能检测出牛奶中是否掺假或掺杂,如果想要确定掺假、掺杂物质,还是需要联用质谱或者是用试剂盒等化学方法来确定具体掺假、掺杂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酶的固定方法处理铂电极和玻碳电极;
(2)把空白溶液配好,放置到样品杯中;
(3)打开微电流测定仪,预热10min;
(4)根据空白溶液调整微电流测定仪零点;
(5)待微电流测定仪调零后打开样品杯盖,把待测溶液加入样品杯中,其液面高度不低于电极的裸露部分;
(6)加入待测溶液后电流即发生变化,盖上样品杯盖,待电流稳定时止;
(7)从微电流测定仪显示器中读出微电流的值x,带入标准曲线y=15.153x+1.5131,乳糖含量为y,电流值为x,绘制标准曲线;即可得到乳糖的含量。
所述的方法,所述酶的固定方法为:将适量的混合液A沉积于玻碳电极的探头部位后将该电极置于戊二醛蒸汽中放置1h,使其与酶和壳聚糖形成网状物,之后,取等量的混合液B沉积于玻碳电极的探头部位并将传感器置于戊二醛蒸汽中放置1h,使其与酶和壳聚糖形成网状物;将适量的混合液A沉积于铂电极的探头部位并将其置于戊二醛蒸汽中放置1h,使其与酶和壳聚糖形成网状物;混合液A:取2.5μL的葡萄糖氧化酶GOD,2.5mgBSA和5μL甘油,40μL 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混合液B:取2.5μL的β-半乳糖苷酶,2.5mg壳聚糖和5μL甘油,40μL 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
在自然界里乳糖只在哺乳动物的奶液中存在,即乳糖是原料乳中的特有成分,只要乳源一定,乳糖的含量只在一定范围之内有微量的变化,加入掺假物后原料中乳糖的含量也会随之变化,通过测定原料乳中乳糖的含量,可以直接判断原料乳是否掺假。本发明对比目前原料牛乳中乳糖测定方法,首次推出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原料乳质量监测中最优测定条件以及方法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即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将该方法应用于低乳糖牛乳生产过程中乳糖的测定,首次研究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最优测定条件以及方法的可靠性,从而建立了快捷有效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牛乳中乳糖的方法,达到鉴别牛乳中是否掺假或掺杂,同时可进行多个样品测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1铂电极;2玻碳电极;3微电流测定仪);
图2为标准曲线;
图3为恒电位仪电路原理图;
图4微电流测定仪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酶的固定方法
在仪器中测定乳糖浓度变化是因为随着葡萄糖氧化酶(GOD)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来测定乳糖浓度的的双酶生物传感器,本仪器采用壳聚糖交联戊二醛来固定酶,具有均一稳定性,受外界影响因素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6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