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幽夜蛾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67255.0 申请日: 2012-03-14
公开(公告)号: CN1025784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张云慧;张智;程登发;殷新田;张方梅;彭赫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1/18 分类号: A23K1/18;A23K1/16;A01K67/033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朋飞;王加岭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夜蛾 人工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鳞翅目昆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旋幽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间歇性局部发生的多食性害虫,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均有分布,幼虫嗜食藜料植物(赵占江等,1992)。在新疆棉区与棉铃虫混合发生,造成棉田多头棉现象严重,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造成幼蕾脱落(于江南等1997)。在内蒙古一带为害甜菜甚为严重,尤以甜菜定苗后咬烂甜菜心叶,影响甜菜正常生长(孙治华等,1995)。在其它地区还能为害亚麻、马铃薯、花生、玉米、向日葵和大豆等多种作物。据历史资料记载1959、1972在新疆焉耆垦区猖獗发生(曹曼等,1963;马自昌等,1983)。1990年在南疆沙雅县、新和县和阿瓦提县棉田内首次发现其危害迹象。随后几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奎屯、石河子、玛纳斯等地棉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1995年玛纳斯棉区旋幽夜蛾的发生面积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50%,为害严重的棉田受害率达60%(井双泉等,2001)。2008年旋幽夜蛾、棉铃虫在新疆博尔塔拉州棉区混合发生,棉花产量下降5~15%且较往年为害更重(王大光等,2009)。在内蒙古,上世纪90年代初,此虫就对当地甜菜造成很大危害,1994年呼和浩特市测报部门把此虫列为虫害测报对象(孙治华等,1995)。另外,甘肃武威等地和青海省也是其常发区和重发区(赵占江等1991;谢令德1995)。但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很少有其发生危害的报道。2005年6月上旬吉林省白城地区通榆县和大安市田间旋幽夜蛾幼虫大暴发(安丽芬等,2005),使当地向日葵、蓖麻等作物大面积遭受虫灾,受害面积1.1万公顷,受害重的地块全田被吃成光秆,造成毁种(任丽等,2006)。旋幽夜蛾的迂飞习性已经通过野外雷达监测、空中风场分析、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地温分析得到证实(张云慧等,2007,2010等)。国外对旋幽夜蛾的研究几乎没有,据有关报道,旋幽夜蛾在整个欧洲均有分布,由于不能耐受北部地区的冬季低温,选择在夏季进行迂飞(http://www.answers.Com/topic/nutmeg moth)。因此旋幽夜蛾的迂飞习性已经得到多方面证实。

近年来旋幽夜蛾在国内的发生危害逐渐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对其研究较少,各级植保站测报技术人员对旋幽夜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缺乏了解,经常是田间已经形成大规模危害后,才进行应急防控,很难能通过及时的预测预报指导农业防控。在人工饲料和人工饲养技术方面更是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对旋幽夜蛾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天然饲料(甜菜、黎科杂草等)在自然变温状态下研究旋幽夜蛾的发育世代,有效积温,成虫产卵选择性、卵期和幼虫的耐寒力等方面(赵占江等,1992;谢令德等,1995;于江南等,1997;赵琦等,2011)。天然饲料存在的问题(1)无法满足旋幽夜蛾的大批量、周年、继代饲养。(2)自然状态下,实验设计受各种环境因子影响,幼虫成活率不高,用杀虫活性物质进行生物测定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重复性不高。(3)无法提供生理指标相同的昆虫,使昆虫生理学、遗传学、毒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无法开展。

综上所述,要想进一步明确相关环境因子对旋幽夜蛾发生危害的影响,为明确害虫的种群发生规律与暴发成灾机制奠定基础,旋幽夜蛾的人工饲料配制和人工饲养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幽夜蛾的人工饲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该饲料在饲养旋幽夜蛾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幽夜蛾的人工饲料,其由下列重量百分含量成分制备而成:琼脂0.8-1.2%,山梨酸0.06-0.09%,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Hansen)1.8-2.8%,豆饼粉5.0-7.5%,玉米粉5.0-7.5%,番茄酱14-17%,复合维生素B0.07-0.09%,抗坏血酸(维C)0.2-0.3%,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1-0.2%,丙酸0.2-0.3%,水64-71%。

其中,所述豆饼粉为普通黄豆打成粉状(北京华谷公司购买)。

所述玉米粉为玉米籽粒打成粉状(超市购买)。

所述番茄酱鲜番茄制作而成(上好牌,天津市天顺鑫意副食调料经销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