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救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7304.0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红;许文海;张会臣;闫鹏;弓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杜树华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救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救生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海况下的海上智能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大风浪救助方法的不足:直升机带缆、救助船后甲板接近遇险船、联系绳索转移人员等都依赖于可靠带缆的前提、带缆时需要人为协助,存在生命危险;而且大风浪下人工撇缆机会少、准确性低。利用船舶自身的救生艇(抛投救生器)进行自救、用捞具捞起漂浮人员只是针对落水人员的救助,还不能实现遇险整艘船舶财产和船上人员生命的共同救助;油料填浪:有污染,而且区域有限,在大风浪作用下遇险船舶位置会发生漂移,其救助区域发生变化,填浪区域需要随船而跟进,不太现实。
因此采用水面救助机器人实现救助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方案,但是现有的沈阳自动化所开发的水面救助机器人其抗海浪等级最高为5级,没有达到大风浪(7级海况)以上的救助需求,同时其救助航速在静止水面最大为5.5节,大风浪水面航行很难控制方向达到预定的航速,这与紧急救助需要快速定向要求不符合;已有的水面救助机器人无法主动回收绳索,需要被救人员手动捕捉其投放的救生设备,这种情况适合遇险人员已经漂浮于水面上,而不适合大多数遇险船舶的带缆(此时遇险人员位于离水面较高距离的遇险船的甲板或船舱中),其带缆过程为半自主,增加了生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的一种海上救生系统,具有:抛投救生器和与抛投救生器配合使用的救生机器人;
抛投救生器具有多个在水中呈放射状漂浮的网;
所述救生机器人的前部具有翼,该翼的表面具有多个挂钩,救生机器人的尾部具有全向推进器和多个舵面;
使用时,救生机器人自主寻找载有落水人员的抛投救生器,使用自身翼上的挂钩,勾住抛投救生器上的网,将抛投救生器拖至指定地点,完成救生过程。
救生机器人的前端具有碰撞锁;抛投救生器的周边具有环绕抛投救生器侧壁的环;使用时,救生机器人自主寻找载有落水人员的抛投救生器,使用其前端具有的碰撞锁撞击并锁定抛投救生器侧壁的环,将抛投救生器拖至指定地点,完成救生过程。
翼通过连接部与机器人相连接,所述连接部控制翼,完成翼的收起、展开和翻转。
连接部具有:推杆和连接轴;
推杆由救生机器人内部的电机通过驱动螺母驱动其作轴向的往复运动;连接轴的一端为驱动螺母,另一端具有空心管;驱动螺母与所述推杆相配合,通过推杆的轴向运动控制翼的转动,完成翼的收起与展开;空心管的内部设有回转马达,回转马达与翼相连接,通过回转马达的转动,控制翼的翻转。
翼具有多个当翼翻转至竖直位置或一定角度时,减少行进阻力的通孔。
救生机器人为流线型旋转体,救生机器人的中部具有竖直的通孔,该通孔的内部具有改变救生机器人航行深度的推进器。
抛投救生器所悬挂的网所采用的缆绳为S型缆绳,该缆绳靠近固定端的一段缆绳的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靠近自由端的一段缆绳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救生机器人的尾部设有全向推进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上救生系统,其救助机器人从救助船或直升机上施放,而救援抛投器从遇险船上投放,让救助机器人主动捕捉救援抛投器,实现自主互动救助。能实现大风浪下快速航行到遇险船附近,同时能实现给遇险船带缆,而带缆过程中不需要遇险船人员到甲板上辅助的自主带缆特征,而通过可靠对接救援抛投器,实现和救援抛投器锁紧,回航,实现自主带缆,其救助是:
自主智能的,不需要人为参与;
救助航行能实现快速性,操纵性好;
提高大风浪下可靠对接,带缆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救生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救生机器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救生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抛投救生器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抛投救生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救生机器人使用碰撞锁捕捉抛投救生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救生机器人使用翼钩捕捉抛投救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蚊香自动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彩晶玻璃的生产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