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浇注料及采用该浇注料的单铁口高炉储铁式出铁主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8158.3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佘成明;佘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明天炉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21B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注 料及 采用 单铁口 高炉 储铁式 出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炼铁用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单铁口高炉储铁式出铁主沟浇注料结构及配方的改进。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钢铁产量一半以上仍然来自1000m3以下高炉,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单铁口高炉,由于没有备用主沟,这类高炉的出铁沟在应用于多铁口高炉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整体浇注的材料及修补工艺方面受到较大限制,这就对出铁主沟浇注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单铁口高炉储铁式出铁主沟主要采用的整体浇注施工工艺是:先在主沟上放置预先制作的钢模,一般为12.5m(长)*3m(宽)*1.5m(高)然后在钢模内对出铁主沟进行整体浇注。主沟内储存一定量的铁水,出铁时,由于落铁点部位铁水下落冲击形成回旋,使该部位成为出铁主沟磨损的主要部位,需要修补时,往往主沟落铁点部位磨损较大,而主沟后半部位磨损很小,只能将后半部位本来还可继续使用的工作层破碎,然后对主沟采取整体修补,耐材消耗量增加了1倍以上,且落铁点部位铁渣堆积比较严重,工人经常需要推渣,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且使用后期由于主沟磨损变宽,工人作业时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制作完成烘烤时,浇注料开始排气排水,由于气体和水分只能通过浇注料极少微气孔排放,因此只能慢速升温,如果烘烤不当,进行快速升温,气体和水分来不及排出,极易导致主沟爆裂。主沟在高温状态下修补时,浇注料遇高温快速排气和排水,如果浇注料来不及将气体和水分及时排出,也容易产生裂纹甚至发生爆裂,由于单铁口高炉没有备用主沟,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修补作业,造成高炉晚点出铁,给高炉的正常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主沟裂纹也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单铁口储铁式出铁主沟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对单铁口高炉储铁式主沟进行快速修补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工艺,既能快速安全完成修补作业,又能使主沟前后部位保持同步磨损进行修补,从而降低耐材消耗,保证单铁口高炉安全正点出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浇注料及采用该浇注料的单铁口高炉储铁式出铁主沟,能够减小铁水对主沟的冲刷力,降低工人推渣的劳动强度,并使主沟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保持同步修补,避免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铁口高炉储铁式出铁主沟浇注料,包括前部部和位于前半部后方的后半部,所述前半部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比例为:棕刚玉或致密刚玉:40-45份,碳化硅:25-30份,白刚玉:15-18份,α-Al2O3:4-6份,硅微粉:1-3份,球状沥青:4.8-5.6份,金属硅粉:3-5份,氧化铬:0.2-0.3份,氮化硼:0.5-0.8份,纳米硅铝凝胶粉:1-1.5份,纯铝酸钙水泥:1.8-2.5份,有机纤维:0.1-0.2份,金属铝粉:0.1-0.2份,氢氧化铷:0.08-0.1份,第一复合添加剂:2-2.5份;所述后半部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比例为:棕刚玉或致密刚玉:40-45份,碳化硅:25-30份,白刚玉:15-18份,α-Al2O3:4-6份,硅微粉:1-3份,球状沥青:4.8-5.6份,金属硅粉:3-5份,纯铝酸钙水泥:1.8-3份,有机纤维:0.1-0.2份,金属铝粉:0.1-0.2份,第二复合添加剂:2-2.5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复合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减水剂:10%-15%,分散剂:10%-15%,抗氧化剂:45%-60%,硬化剂:10%-25%;第二复合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减水剂:10%-20%,分散剂:10%-20%,抗氧化剂:60%-75%。
作为优选,所述减水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分散剂采用聚丙烯酸钠;抗氧化剂采用碳化硼;硬化剂采用四乙烯五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明天炉料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明天炉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1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