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9483.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鑫齐;杜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法宁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2/08 | 分类号: | C08F112/08;C08F2/44;C08F2/20;C08K13/02;C08K5/02;C08K3/22;C08L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11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苯乙烯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聚苯乙烯为不阻燃聚合物,在使用其生产阻燃型聚苯乙烯挤塑板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阻燃剂,由于阻燃剂为粉状,在生产过程中不容易充分混合均匀,从而导致了所生产的阻燃型聚苯乙烯挤塑板阻燃性能不均一,从而影响的制品性能,导致成品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悬浮聚合制备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的方法,使得在生产阻燃型聚苯乙烯挤塑板时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粉状阻燃剂,从而使得生产的阻燃型聚苯乙烯挤塑板阻燃性能均一,从而改善制品性能,提高成品率。同时,要达到B1级产品,由于前期阻燃剂的添加量减少,使制品成本降低5~10%。
本发明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由苯乙烯、氧化二苯甲酰(BPO)、聚乙烯醇溶液、去离子水、阻燃剂为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加入反应釜中,悬浮聚合制备而成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其中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苯乙烯 100份
氧化二苯甲酰(BPO) 1~3 份
聚乙烯醇溶液 90~110份
阻燃剂 0.1~10份
去离子水 800~1000份。
所述聚乙烯醇溶液选用1.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1.5%为聚乙烯醇质量浓度。所述阻燃剂选用溴类阻燃剂及其他无机阻燃剂。溴类阻燃剂选用六溴环十二烷(HBCD);无机阻燃剂选用Al2O3、MgO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一种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配比将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轻轻搅拌溶解到苯乙烯中,然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再按配比将聚乙烯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始搅拌和加热,在半小时内,将温度慢慢加热至85-90℃,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按配比加入阻燃剂,并保持温度85~90℃,聚合反应1.5~2 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分离,水洗3~5次后,经造粒机造粒,在温度50℃下热风干燥后,即可得到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
其中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苯乙烯 100份
氧化二苯甲酰(BPO) 1~3 份
聚乙烯醇溶液 90~110份
阻燃剂 0.1~10份
去离子水 800~1000份。
所述聚乙烯醇溶液选用1.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1.5%为聚乙烯醇质量浓度。所述阻燃剂选用溴类阻燃剂及其他无机阻燃剂。溴类阻燃剂选用六溴环十二烷(HBCD);无机阻燃剂选用Al2O3、MgO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悬浮聚合制备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的方法,使得在生产阻燃型聚苯乙烯挤塑板时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粉状阻燃剂,从而使得生产的阻燃型聚苯乙烯挤塑板阻燃性能均一,从而改善制品性能,提高成品率。同时,要达到B1级产品,由于前期阻燃剂的添加量减少,使制品成本降低5~10%。
使用本发明制备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一步合成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减少在生产阻燃型聚苯乙烯制品时需要添加阻燃剂的工艺过程,使得制品的阻燃性能更加均一,制品的成品率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配比将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轻轻搅拌溶解到苯乙烯中,然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再按配比将聚乙烯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始搅拌和加热,在半小时内,将温度慢慢加热至85-90℃,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按配比加入阻燃剂,并保持温度85~90℃,聚合反应1.5~2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分离,水洗3~5次后,经造粒机造粒,在温度50℃下热风干燥后,即可得到阻燃型苯乙烯聚合物;
其中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苯乙烯 100份
氧化二苯甲酰(BPO) 1 份
聚乙烯醇溶液 9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法宁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法宁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