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祛痤汤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9700.7 | 申请日: | 201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霞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寻常 痤疮 中药 祛痤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祛痤汤剂。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青春期和成人期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疾患。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颜面及胸背等处,皮损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是一种多因素皮肤病,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使用雄激素拮抗剂、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但也有较明显副作用,如肝功能受损、致畸、骨生成迟缓、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受影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祛痤汤。痤疮属中医学肺风粉刺、痤、酒刺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胃、肾密切相关,肝肾不足、肝郁脾虚、肝脾不和为主要病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祛痤汤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青黛25-35份、射干10-15份、栀子15-25份、夏枯草20-25份、生地黄10-20份、茯苓15-25份、丁香7-10份、佛手10-15份、桔梗10-20份、白芥子8-10份、桑白皮10-15份、石决明7-9份、麦冬25-35份、玉竹15-20份。
优选的,该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祛痤汤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青黛30份、射干13份、栀子20份、夏枯草23份、生地黄15份、茯苓20份、丁香8份、佛手12份、桔梗15份、白芥子9份、桑白皮13份、石决明8份、麦冬30份、玉竹17份。
按传统方法制成煎剂,供患者服用。
方中:青黛、射干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咽喉,消痰涎;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夏枯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丁香温中降逆、暖肾助阳;佛手舒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养气补血;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石决明平肝熄风,除热明目;麦冬、玉竹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部172例均为本院中医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18~42岁,平均(26.2±4.3)岁;病程3个月~7年。对照组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42岁,平均(24.0±5.2)岁,病程3个月~7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有关痤疮的诊断标准确诊。寻常痤疮多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常发于颜面、上胸和肩、背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典型的损害有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临床上常以一二种损害较明显,自觉轻微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均无系统性疾病,并在治疗前2周未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
3、纳入标准(1)符合寻常痤疮诊断标准,年龄在18-45岁之间;(2)不伴有心病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3)近4周内未服用维甲酸类及抗雄激素类药物,1周内未采用针对上述病症的其他治疗方法;(4)未服用避孕药及其他影响内分泌物;(5)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祛痤汤:即取青黛30g、射干13g、栀子20g、夏枯草23g、生地黄15g、茯苓20g、丁香8g、佛手12g、桔梗15g、白芥子9g、桑白皮13g、石决明8g、麦冬30g、玉竹17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
5、疗效标准痊愈:皮损消退≥90%或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且无新疹发生;显效:原有皮损消退60%~89%,新起皮疹少于5个;有效:皮损消退30%~59%,新起皮疹少于10个;无效:皮损消退≤29%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6、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表1两组寻常型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青黛30g、射干13g、栀子20g、夏枯草23g、生地黄15g、茯苓20g、丁香8g、佛手12g、桔梗15g、白芥子9g、桑白皮13g、石决明8g、麦冬30g、玉竹17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霞,未经王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