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1373.9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婷婷;纪明涛;王为凯;李雷;董娜;董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兰田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岔单缸 液压 双向 分别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桩基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桩基挤扩装置,较为先进和认可的为三岔双缸双向液压挤扩装置,这和挤扩装置以其应用安全、节约、环保的造腔技术、改变了桩基的受力机理,提高了桩基的纵向、水平向土壤承载力,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1、双缸双向液压挤扩装置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制作成本高、难度大。2、双缸双向液压挤扩装置所造承力盘腔和承力岔腔为上下对称的内陷性菱形、或内陷角形,与理想的纵向承压形态存在偏差。3、双缸双向挤扩装置的运作全过程挤扩,其后轮挤削的土层为前轮挤压、至致密和改变了原结构的土层,不但前轮的挤压多余,其改变了原结构的土层也易坍塌,还增加了扩削的难度和动力的供给。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所造承力盘腔、承力岔腔更趋完美、节能、高效的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其结构包括扩挤断头下臂、支撑臂、活塞杆、固定盘、活动盘和缸体,其特征是三条扩挤上臂等距轴连于固定盘、下端轴连挤压断头下臂,内侧轴连支撑臂上端、支撑臂下端轴连于活动盘、活动盘与活塞杆下端固接,形成以扩挤上臂和支撑臂为两条固定边、以活塞杆为共同可变边的三个全等三角形结构、扩挤上臂横断面为一边是斜弧面的梯形,挤压断头下壁横断面为一边是圆弧面的矩形,挤压断头下臂下端为斜形断头,挤压断头下臂与支撑臂平行紧贴,固定盘固接于缸体下面,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旋转中、活塞杆上缩、支撑臂顶动扩挤上臂外展、扩挤上臂的切削刃刮割土层造腔、挤压断头下臂的圆弧面碾压承力盘腔下壁使土层致密,造腔完成后、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反转,活塞杆继续上缩、扩挤上臂的斜弧面碾压承力盘腔上壁使土层致密,完成后活塞杆下放、挤压断头下臂在清刮落渣的同时,二次反向碾压承力盘腔下壁使土层进一步致密。
所述的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其特征是在其不旋转状态下,活塞杆上缩、联动扩挤上臂和挤压断头下臂外展挤压相对土层、形成承力岔腔。
所述的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除具有结构简单、可靠高效外,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的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将扩、挤功能分别进行,先扩后挤,承力盘造腔过程单纯切削土层、快捷省力、承力盘成腔过程单纯挤压腔壁、压力更大,特别是承受最大垂直压力的承力盘下壁,全程两次有效挤压、土层致密度更高。成腔过程只挤不扩、清扫落渣、抛光腔壁、腔体成形更佳、更易充分灌注。
2、单缸双向扩挤,所造承力盘腔、承力岔腔、上锥下圆、腔底较腔顶相对平坦、承压力更大、更均衡。
3、扩挤装置采用单缸方案,较同体双缸结构简单,更易制做、动力更大、更坚固可靠。
因而,本发明的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四、说明附图
图1为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的扩挤上臂横断面示意图。
图3为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的扩挤断头下臂横断面示意图。
图4为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的扩挤承力盘成腔形态平面示意图。
图中:1、扩挤上臂;2、挤压断头下臂;3、支撑臂;4、活塞杆;5、缸体;6、固定盘;7、活动盘;8、斜弧面;9、切削刃;10、圆弧面;11、桩基孔;12、承力盘腔。
五、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作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的功能部为由扩挤上臂1、支撑臂3为两固定边、活塞杆4为可变边、通过固定盘6和活动盘7轴连组成三个等角分布的全等三角形。扩挤上臂1的延长下端轴连挤压断头下臂2。挤压断头下臂2的下端为斜形断头、与支撑臂3平行紧贴、扩挤上臂1的横断面的一边为斜弧面8、斜弧面8与底边之角为切削刃9、挤压断头下臂2的横断面一边为圆弧面10的矩形。固定盘6固接于缸体5下面、活动盘7固接于活塞杆4下端。
三岔单缸液压双向分别扩挤装置以其扩挤上臂1与挤压断头下臂2的功能运动轨迹所造承力盘腔12为环绕桩基孔11的上锥下圆形空腔。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兰田,未经董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3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