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研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1427.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建国 |
主分类号: | B29B9/00 | 分类号: | B29B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研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塑料(如聚四氟乙烯)的粉碎、研磨装置基本采用干磨的方式,其不足是当砂轮在高速研磨过程中产生高温,将导致部分塑料粉末颗粒烧焦变质,其问题根源是砂轮难以得到有效的冷却,另一方面,经过砂轮研磨后的塑料粉末颗粒难以保证大小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多次粉碎研磨方可达到要求,加工程序复杂、效率低且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塑料研磨机械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研磨效率高且操作方便的塑料研磨机。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塑料研磨机,包括有磨料机和收料机,所述的磨料机包括有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槽和砂轮;所述的进料槽后端设置有活塞,活塞后端连接有驱动其往进料槽前端推料的驱动气缸;所述的砂轮通过两个轴承固定在机架上,砂轮外还设置有研磨箱,砂轮由设置在机架下方的电机驱动,且砂轮的磨砂面紧挨进料槽前端出口;所述的研磨箱与进料槽前端连接,且研磨箱远离进料槽的一侧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收料机包括有支架、鼓风机、分离器、缓存箱和出料箱;所述的分离器、缓存箱和出料箱均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出料箱位于缓存箱下方,所述的鼓风机、分离器、缓存箱和出料箱通过透气管顺次连接并连通;所述的鼓风机的进风口与研磨箱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的分离器下端和出料箱下端分别连接有粗料袋和精料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砂轮为中空结构,砂轮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砂轮内部中间设有与砂轮两端面平行的隔板,隔板外周与砂轮内的径向壁面留有间隙;进水管和出水管延伸至砂轮内部且均不穿过隔板,隔板与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的隔板朝向进水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导片,所述的砂轮内部临近出水管一侧的内端壁面固定设置有出水导片;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内端部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进料槽上端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槽盖,进料槽上端另一侧通过锁紧件与槽盖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研磨箱上部为冷却室,下部为研磨室,所述的砂轮位于研磨室内,所述的冷却室通过导管与设置在机架下方的水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进水导片从进水管外侧延伸至隔板外边缘,且进水导片朝砂轮旋转方向反向弯曲;所述的进水管上的进水孔位于进水导片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出水导片从出水管外侧延伸至隔板外边缘,且出水导片朝砂轮旋转方向弯曲;所述的出水管上的出水孔位于出水导片的内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板外周与砂轮内的径向壁面的距离为5mm-15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砂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密封轴承分别与冷却管道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同轴连接,供水管通过导管与设置在机架下方的水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磨料机的砂轮通过在其内部设置了合理的结构,很好地改善了砂轮的冷却效果,这样,在研磨塑料的时候砂轮可设定更高的转速,增加磨料的效率,改善了塑料粉末颗粒的质量,同时也延长了砂轮的使用寿命。而收料机使用分离器将不同大小颗粒的塑料粉末颗粒分离,较大的塑料粉末颗粒可再次进行研磨,而较小的塑料粉末颗粒可直接收集起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磨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磨料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收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砂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B向机构示意图。
图7是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机架;2、驱动气缸;201、活塞;3、进料槽;301、锁紧件;302、槽盖;4、研磨箱;401、研磨室;402、冷却室;403、出料口;5、砂轮;501、出水导片;502、出水管;512、出水孔;503、隔板;504、进水管;514、进水孔;505、进水导片;6、传动轮;7、密封轴承;8、冷却管道;801、供水管;802、排水管;9、电机;10、水泵;11、轴承;12、鼓风机;121、进风口;13、分离器;14、缓存箱;15、透气管;16、出料箱;17、精料袋;18、支架;19、粗料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建国,未经蔡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内植入物
- 下一篇:一种多模式无线通信车路协同数据交互系统